自幼在父母督导下练功学艺,7岁随父赵小楼在杭州、上海、汉口等地搭班演戏。14岁在北京向诸茹香拜师学艺。后先后拜李凌枫、荀慧生、褚玉香、何佩华等名家为师学习青衣、花旦,学习了王、荀、梅派的艺术特点。15岁演出《十三妹》(与侯喜瑞合演)、《大英杰列》,开始在京剧舞台崭露头角,并与前辈名家金少山、谭富英、杨宝森、马连良等联袂演出《武家坡》、《二进宫》、《霸王别姬》、《坐楼杀惜》(与杨宝森合演)等剧目。
1947年,19岁的赵燕侠组建“燕鸣社”,在京、津、沪等地演出,由她担任主演的《红娘》《玉堂春》《荀灌娘》等在继承荀派风格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性发展,唱、念、做、打别具一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燕鸣社”改名“燕鸣京剧团”,后于1960年并入北京京剧团,赵燕侠任副团长,多次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老一辈艺术家同台演出。赵燕侠经常在《白蛇传》《红梅阁》《碧波仙子》等剧中唱大轴。1964年,赵燕侠主演现代京剧《芦荡火种》即《沙家浜》,成功塑造了阿庆嫂的艺术形象,为实现传统艺术形式与革命内容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文革中,由于她为人正直,遭受了“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被剥夺演出权利达十年之久。
1979年,北京京剧团恢复,赵燕侠任一团团长,并于198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她着力培养青年演员,大胆进行艺术团体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