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影片高开低走,演技油腻、剧情拉跨,弃剧原因与演员有关吗?

时间:2022-10-02 17:01:06阅读:1125

最近的影视剧让我目不暇接,其次接连塌房让我眼花缭乱。《隐入尘烟》真的隐入尘烟了,犹记得当时我哭得一塌糊涂。

罚罪》高开低走,黄景瑜的演技彻底“征服”了我。

东八区的先生们》也和我们说了“再见”,真的是突然间“惊喜”。

底线》依旧在热播,在好评如潮的同时,差评也漫天飞舞,不少观众高呼弃剧。

本以为《胡同》能给我带来《光荣时代》的观感,奈何看了一半不得已而换台,现在我看的是《唐朝诡异录》,因为它属于奇幻类,无论再无脑我都能归为“奇幻”。

不禁想来,2022年的影视剧就是如此表现?是观众的期待过高还是编剧过于敷衍,或许还有什么原因?出现不满意的结果,我们先发现问题出在何处。夸张先从《隐入尘烟》这部剧来看,不愧为今年院线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从上映到消失,观众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接下来就是反思,这部剧为何会让众人哭?

因为全剧没有说“苦”,但是全剧好像又在无处不在说生活之“苦”。上边这种说法是大多数观众认可的,因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苦”让观众深陷其中。呼声越高必然伴随着争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口吐莲花,最为主流呼声是海青把西北的农民刻画得太“穷”、太“丑”、太“苦”。

真的是这样吗?海青在这里使用了影视剧中的夸张手法,这一点我是认可的,最为直观的是把苦难进行了夸张。剧中的女主曹贵英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或许真的存在但不会穷到如此地步,苦难是事实,剧中的人情冷暖已深入人心,但她不会掉入河中无人伸出援手。

剧中的取景地是在西北农村,这部片子至少我很庆幸一件事,剧中表达的那种苦难现在已经少之又少。如果说《隐入尘烟》的夸张手法我还能接受,那《罚罪》和《东八区的先生们》的夸张手法是呈几何指数的增长。

《罚罪》的直观夸张是那54张牌,最上边的一张牌“赵鹏超”我对他的评价就四个字:斯文败类。反派演技皆在线,正派黄景瑜的演技总感觉有些差强人意。首先承认一点,黄景瑜的演技没有大错,属于正常发挥,但是在这部剧从编排上来看,黄景瑜不仅仅需要正常发挥,而是需要超常发挥。

黄景瑜在这部剧中的内心戏是我认为“夸张”的地方,该复杂的地方如他的师傅跳楼离去,黄景瑜仅是扭头一望,那种心情复发没有表现出来。其次在最后抓住生父,反而有些窃喜,内心的表现好像极其平静。如果这部剧换成郭京飞或者孙红雷来演,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会大有不同。

幸运的是这部剧是一部强情节、弱演技的作品,观众在观看之时会不由自主淡化对演技的重视。如果说黄景瑜是幸运的,那张瀚就是不幸的。正所谓幸运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这部剧是张瀚自导自演,在影视圈被称为“十年磨一剑”的得意之作,突然间的下架让人觉得好像在意料之中。剧本夸张,演技夸张,好像这部剧的夸张无处不在。例如张瀚油腻的台词。

王晓晨和张瀚的对手戏,注意张瀚的手,真的是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除此之外就是演员的妆容,当看到第一集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感觉好像在看《一起来看流星雨》,很难想象造型师这几年究竟在哪生活的?

低调、油腻、浮夸,将这三个词定义为这部剧的落幕之词好像很合适,最后还喜提2.1最低评分。

《罚罪》的“夸张”得益于剧本,《东八区》的夸张已到顶峰,在其两者之间的是《底线》和《胡同》。《底线》的优势也是在剧情,多个案例接连而出,总有一个案例能够吸引观众,靳东的演技正常发挥,但在剧中随着叶芯的出现,总让人有一种砸了电视机的冲动。

叶芯有三个地方不喜人,做事喜欢双标、做人表里不一、坚持自我难沟通。先看第一点,叶芯在剧中自己做任何事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对他人的建议可谓是左耳进右耳出,作为主法官和当事人私下见面,结果还被录像。

第二点是做人有点问题,好好的生日会被叶芯的一本书搞坏了氛围,在宋羽霏家中表现得理直气壮,句句在理,出门后又楚楚可怜向方远道歉,我看到这里大呼“真绿茶也”。第三点在剧中无处不在,只要有人同她聊天涉及案子,她总会拿出一堆条律来回复,证明自己的专业。

说实话,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还会有朋友吗?因为以上三点,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弃剧,得益于剧情优势,所以最后的爆红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胡同》的三毛钱特效让我想起了《十二谭》中的美人鱼,只要演员相信自己是“鱼”那一定就是真的。

在《胡同》中的反常识化情景无处不在,寒冬腊月拍戏,演员的脑门上汗如雨下,外边雪花飞舞,各位演员身上没有半片雪花,甚至街边的乞丐都吃的白白胖胖的。

剧中的道具就不谈了,只能说穿的确实比当时年代的好,身上的补丁一看就是出自大师之手,整齐且有序。

整部剧的剧情稍有些雷人,如果对比往年包子当炸弹,单车变摩托的抗日神剧要好得多,只不过是女主把年代剧变成了偶像剧,每当关键时刻男主就会挺身而出,上演英雄救美的好戏。

关于这部剧的槽点留给大家发掘,期待这部闹剧能够圆满结尾。由此看来,诸多大剧接连遭受批评,无非是演员演技不够专业、编剧太糊弄人、造型过于“超前”、特效有些廉价,但屏幕前的诸多观众依旧看的津津有味。诸多剧组在悄无声息中将观众的智商放在地上,慢慢地摩擦···思想如果说这些影片能够将就地看,那我毫无意见,但回头一想,好像每部片子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如果思想不对,那这件事的问题就大了。

《隐入尘烟》获得多个奖项提名,紧接着就是诸位看客上纲上线,认为这部剧在“贩卖苦难,这样做导演好获奖”。《东八区的先生们》台词过于油腻,被官方点名不尊重女性。

《胡同》将正剧变成了偶像剧,忽略年代背景,演员自由发挥过多。《罚罪》脱离现实办案,同现实差别过大。《底线》人际关系脱离现实,作为法律工作者应该是有温度的人。谈影片的核心思想之前,首先先明确艺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但谁又把艺术当生活呢?

对于《隐入尘烟》关于“贩卖苦难”的批评我觉得不至于,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莫言,从他拿到诺贝尔奖到现在遭受的非议就没断过。甚至拿下雨果奖的《三体》也遭过非议,如果不是写了别人不敢写的事情,他凭什么会获奖?

犹如在影视圈中的导演有很多,张艺谋喜欢拍宏达的场面,冯小刚喜欢市井百姓,周星驰喜欢用搞笑印证现实,贾樟柯喜欢直白的揭露短处。你能说谁对谁错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所想到、眼睛所看到的事情,何错之有?总有人喜欢门缝里看人,在把人看扁的同时也局限了自己的眼光。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论哪种生活写照,只要是真实的就一定有价值,任何事情只要拿显微镜去看一定会有问题。但这里不包括《东八区的先生们》,这部剧应该从“根上”就有问题,即使张翰曾说过这部剧圈内好友看过之后都表示:“有共鸣,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这个“根”我指的是演员的思想,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分寸感全无,甚至借戏之名在趁机占便宜,对于女性的骚扰甚至每一集都会出现。演员是一个职业,必然会有职业素养存在,在拍戏时尊重对方,能够考虑对方的感受,这不仅是尊重观众,更是尊重自己。所以《东八区》演着演着就偏了,演着演着就没了,只不过希望“张翰们”能够引以为戒,不然下回依旧躲不过观众的审视。

剩下的几部剧我觉得大的思想没问题,遭遇的差评多来源于演技、道具、剧本等方面,这也是这些剧能够安全落地的原因。实话实说,我觉得不是观众的眼光过于挑剔,而是这些影视剧实属有些应付之嫌。只不过有些可惜,《隐入尘烟》悄悄消失,下次能够出现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影视剧不知在何时。

只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好的剧本有好的演员,用好的演技呈现好的故事。讲好身边事,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用心拍,观众总能感受到。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黄景瑜隐入尘烟东八区的先生们罚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