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的出路,马保国给了警醒,赵文卓给了答案。

时间:2022-10-08 15:05:13阅读:1849

中国功夫的出路,马保国给了警醒,赵文卓给了答案。

近日,武术界有两件事引起了娱姐的注意。其一是消失已久的马保国露面了,他没有说话,而是打了一套拳;其二是赵文卓在国庆晚会上的“空中踢刀”热度不减,这边厢,很多人在复制;那边厢,很多人在质疑。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我似乎看到了中国功夫的出路。

一向笃定地认为,中国功夫能够发展上千年,关键在于它的根基是中国文化。这种文化往大处说,上可以保家卫国,下可以强身健体;和平时修身养性,战乱时上阵杀敌。往小处说,就是武侠,武是江湖气概,侠是侠义精神。如果这个文化没有了,武和侠就不存在了,中国功夫又该如何发展呢?

而实际上,我们不仅能通过古代的正史和野史,甚至在小说和地方志中,都能发现这种文化的身影,它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功夫,华容道义释曹孟德也是功夫(至少它占了“侠义”二字);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功夫,王宝强的少林功夫也是功夫;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展示的是功夫,香港电影中武侠片展示的也是功夫。

但这种文化的背后又有两个深层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学功夫是为了谁?”我们人活一世,讲究得无外乎就八个字:生死、是非、成败、荣辱。说到底,就只有一个字——我!而这个“我”字,有助于中国功夫找到自己的归属。

我们看电影《一代宗师》,宫二找师兄报仇,章子怡隔着帘子跟张晋说:“我敬你是师兄,不闯你屋子!”这个“我”是师妹,是礼仪、是规矩;我们看抗战时期那些和尚、道士下山杀敌,奋勇争先、无畏生死。这个“我”是志士,是身份感、家国感;我们再看那些武侠小说中的大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个“我”是武侠,是道义、是人情。

搞懂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再来看马保国。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没法让人看到他背后的功夫文化,看不到一个习武之人的谦卑和儒雅,以及侠义精神。这样的功夫,就彻底沦为了笑话。所以说,中国功夫的出路,马保国给了警醒——大家都这样玩,功夫不就玩完了吗?

我们再来看赵文卓,他尽管很少再演武侠片、功夫片了,但他最起码保持了一个习武之人的儒雅和体面,状态和姿态。和平年代,功夫又不需要打打杀杀、好勇斗狠,而是强身健体,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很多武术名家去国外开武馆,不正是以这个为初衷的吗?所以说,中国功夫的出路,赵文卓给了答案。

如果有一天,马保国成为了中国功夫的代言人,我们的功夫必将走向虚空,而中国人残存的那点功夫梦也必将被掏空!但是如果有一天,赵文卓们都能不忘初心,用中国功夫展示我们的新面貌、新气象、正能量,中国功夫何愁没有出路呢?把中国功夫的出路寄托在功夫演员身上,不仅勉为其难了,而且格局也小了,还是弘扬它背后的传统文化吧。——“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武侠赵文卓马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