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倾尽全力,老戏骨飙戏斗法,可惜这样的神剧再也没有了

时间:2022-10-12 13:02:06阅读:2915

2006年,湖南衡阳人“刘和平”带着他刚拍摄完成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送去了总局的“重大题材办”的审核专家组。专家组对这部剧极为重视,他们排班,每天看14集,不到一周。

这部46集的电视剧,一刀没剪,就通过了“重大题材办”的审核专家组的审核。行业内外一致看好。

刘和平本人也说,这部剧「 几千年封建历史都是光明与黑暗并行 的历史。苦难有时能产生伟大的历史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这种认识渗透到了《大明王朝1566》中,我认为,这也是这部电视剧超越《雍正王朝》之处。」这是刘和平的原话。

但最后,翻车了。

根据央视国际2007年1月25日的报道,湖南台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的收视率仅0.41%,远低于央视一台播出的《雍正王朝》16.7%的收视率。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借出自编剧和制片人刘和平之手,且主演阵容也都是行业内顶尖的影帝和老戏骨,就连播出的上星电视也都拥有着超强的收视号召力。

可为什么收视率悬殊这么大呢?

这部号称要从主题到制作,都要远超于《雍正王朝》的《大明王朝》为何会收视遇冷,而折戟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以及刘和平本人当年的采访文献和报道,我逐渐意识到——

2006的那部《大明王朝》的收视遇冷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它注定没办法成为那个时候的爆款,因为它不适应于那个时代,它太过前卫了,一部46集的电视剧,直接道破了封建王朝崩塌的根本原因。

这是古往今来,任何电视剧都没做到的。

首先,我必须要说的是,嘉靖这人,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从他小时候智斗群臣,跟文臣搞权力斗争就能明白,他这人是极有手段和才智的,甚至在他的执政的早期,他是一个勤政的君主。

可为什么嘉靖到后面就选择摆烂呢?因为嘉靖早就意识到了皇族特权阶级跟文官阶级的矛盾与斗争。这个斗争是什么?实质上是权力的斗争。

在明朝,文官主宰了大多的天下大事,而至于皇室宗亲的皇权贵族,从朱元璋那时开始,就一直把宗室当猪养,给地给钱,就不是不给权,且驸马爷和后妃也都只能从哪个小户里选。

从他们的太祖开始,明朝就实质上禁绝了外戚参政的可能性,这也导致,明朝的文官集团权利无限的膨胀,限制了皇权,毕竟任何权力都是要靠人才能实现的,皇帝再厉害,一天能见几个官员呢。

所以从朱元璋那会开始,文官集团就一直缺乏制约他们的力量,唯一能稍微起制衡的是属于皇帝那一派系的宦官派,本来,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制约。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是带有一点权力制衡的进步意义的,但是文官集团在土木堡之变后,连军权也要抢夺过来,枪杆子出政权啊。文官集团握住了枪杆子,实际上就已经是隐性地架空了皇权。

皇帝只能拥有无限的人事权,可以换内阁,换首辅,换大学士。可文官集团又都是师生,纽带,皇帝很难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权力。

皇权都被隐形的架空了。

但是呢?皇帝又没得选。文官集团,也就是要钱而已,就像汉武帝的大舅子田汾所言,陛下,我呢也就是欺负下小老板,欺负下女人,贪点银子和一点小酒,别的我都不要,但是那些藏在府中,数十人日夜谋划,他们到底想干什么,陛下到底想要一个酒囊饭袋和贪污犯,还是想要一个杀人犯?

皇帝是江山的“奴隶”,文官集团的问题,一直都在被皇帝选择性忽视。毕竟,文官就要点钱,其他人要的是命,要的是皇帝老爷子的江山。而,嘉靖呢?他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早就看明白了皇权跟文官集团的斗争以及核心矛盾,这不是杀一批文官那么简单,杀的人太多,群臣会因恐惧而造反。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推翻现有的朝代,彻底血洗,但摆在皇帝面前的说,他连血洗的能力都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嘉靖后来欣赏海瑞这样的人的原因,要都是海瑞这样的好官,明朝还能续命几百年。

嘉靖,这人其实比谁看得都透。他不上朝,就是因为他要文官集团在搞隐性的斗争。嘉靖试图通过不上朝来无为而治,凭借自己的御人之术平衡朝野、掌握全局。但是,嘉靖既然不能上朝,他就必须找到自己的代理人,而代理人是谁呢?就是历届的内阁首辅,在明朝,内阁是皇权的代言人。

因为明朝没有宰相,这一点既是对皇权的强化,又是对皇帝个人权力的摊薄。没有宰相之后,明朝皇帝就成为政府首脑,直接管理六部,庶务大大增加。所以明朝就增设了两个秘书部门,即外朝的内阁和内朝的司礼监。你看在《大明王朝1566》里面上朝的细节就知道了,内阁首辅严世蕃并非是站在前排统领百僚,而是站在群臣前排,但是侧身而站,作为皇帝的家臣,在朝上议事。

而内阁首辅呢?虽然拥有权倾朝野的能力,但是他的权力终究是依附在皇权上的。所以,为什么说严世蕃和严党能够只手遮天呢?而嘉靖还能饶了严嵩一命呢,除去他是帮皇帝做事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严嵩贪的都是字画钱粮,但没贪土地。毕竟,封建王朝的战争的本质都是土地战争。

你不贪土地,就是不抢皇帝的地盘。

所以,嘉靖为什么能默许严党的存在,就在于,内阁作为皇权的代言人,本来就是为皇帝办事的,一方面,是为皇帝捞钱,一方面,严党跟百官所代表的文官集团,实际上是行程一种互相制衡和抗议的格局,缓解了文官和皇权的冲突。

说白了,内阁就是皇权跟文官集团的缓冲带。所以后边严家要倒台时,严嵩让严世蕃写信给胡宗宪,仗是要好好打,但是不能打得太着急了,不要把倭寇逼得太紧了。朝廷需要东南,东南需要胡宗宪,只要胡宗宪在,东南就在,严嵩也就不会倒,只要皇帝老爷子还需要严党,严党就不会倒。

于是,严嵩在剧中说:我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也只有一个人可以为皇上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严嵩。

但毕竟,嘉靖也不会让严嵩一手遮天,于是给他设了一道敌人。这些敌人是史书上所谓的“正派”,是历史上的那些徐阶、高拱、张居正的清流人物,但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后来严嵩会倒台了呢?

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嵩老了,管不住严党的人了,要换手套了,可是后来换了手套,换了徐阶,徐阶这人又能力制衡百官,力压各种势力,皇权跟文官集团的矛盾都直接暴露在了朝堂上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嘉靖要纵容陈洪的原因,内阁的话语权太低了,人人都不像严嵩那样帮皇帝做事,做背锅侠,于是需要一个陈洪这样的人做一个新的皇权跟文官权力的缓冲带,成为背锅侠。

但嘉靖就是再有能耐,也没办法解决问题的核心。核心是什么?是这个体系出了巨大的问题。

沈一石的遗书有句话:“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什么意思呢?

正常的改稻为桑,应该说,百姓会有阵痛,但经济评价下来,种桑的未来收益比种粮食作物要高。

但人人都希望在政策施行中捞一票。怎么捞?土地兼并,但是做官的人不能明面上去改吗?于是需要借助大资本家去做这件事,但是大资本沈一石表示,这几年好多收益都供了你们这些佛了,一时间,难以拿出足够的钱,来收购百姓土地,从而完成丝绸量产。

地主家也没有钱啊,于是,就只能打压田家,浙江造出了毁田的人造灾难,打压百姓的田价,让田价降低至大资本所能接受的水平。这“毁堤淹田”所对应的,也正是“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

可,老百姓已然到了绝路上,再也割不了韭菜了。要让他们长出新茬,还得好几年。那这么办呢?于是就只有杀了沈一石,于是就有了后面那一句“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结合今天的来看,亦也是如此,很多问题,并非大家看得那么简单。

但大家都不敢言,都怕惹上杀身之祸。

但明朝有个海瑞,他发现上下贪欲无度,早就过了国家治理正常收税的限度,早就腐朽没落了。于是他指责嘉靖,可是嘉靖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他们都只是矛盾双方的代言人罢了。本质上,这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是剥削者与大众的矛盾。没有什么要不要,就看你屁股坐在哪。

嘉靖他不知道问题吗?他早就看到了问题了,但是他能怎么办?这是两个阶级直接的决斗,你嘉靖出身开始便已经是统治阶级,从登上皇位的那个时候,就已经是统治阶级的最高代言人和话事人。

嘉靖就是再厉害,御用之书,平衡之书再厉害,也终归是一个人治不了的,嘉靖不上朝的无为而治也只是皇帝的新衣。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历史车轮里又划了一个圈。

在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帝,看到徐阶的家人圈地不法时,他大怒,这跟当初的严嵩的人有什么区别?是的,没有什么区别。在《大明王朝》里,几十年来的皇室与文官集团的斗争都是虚无的。

隆庆帝改变不了任何东西,他纵使有心力图用张居正改革,可是改革不到20年就又被废弃了,为什么呢?这是因高度强化的专制走到了末年,衰败的景象远超于任何一个朝代。

故事里的每一个都在这里沉浮,几百年后,历史上写道:嘉靖也好海瑞也罢,他们都只是封建王朝的牺牲品,天似囚笼所有的人都像是腐朽的骷髅。

电视剧严嵩嘉靖刘和平老明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