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独立团政委赵刚为何能打破抗日不上将的原则,评上少将

时间:2022-10-14 03:10:17阅读:3893

赵刚的资历并不是特别深,全面抗战爆发后才到独立团工作,典型的“三八式”干部,为何最后也能评上少将了?

1955年首次授衔,不是有“红军不下校,抗日不上将”吗,赵刚并没有参加红军,而是在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才参加八路军。他的资历显然不够评少将,比晋西北铁三角差远了。他们三人中,李云龙的资历最深了。当年李云龙当副班长时,丁伟不过新兵蛋子,孔捷都不如他俩。他仨都参加过红军,四方面军的老战友,李云龙当时还做过团长,级别不低了,但是最后都只评了少将。为何赵刚也能跟他仨平起平坐,评上少将了?难道跟抗日有关系?他们三人在抗战时期都是八路军团长,李云龙在独立团、丁伟新一团、孔捷新二团,赵刚在独立团做政委。抗战时期他们几个倒是平起平坐了,都是团首长。没有打过仗的赵刚第一次下部队,竟然直接担任团政委,跨度可不是一般大。李云龙混到这个级别可是花了十几年,不过中间多次犯错误,所以一直在团职干部上徘徊,没有再进步。抗战时期,赵刚跟李云龙级别一样,但是他的资历还是有缺陷,没有红军经历。哪怕他当上旅长,也缺红军经历。职务再高也没法改变,评衔不只是看某个时期,而是贯穿整个革命时期,赵刚出场那么迟,怎么还能跟李云龙一样,评上少将了?

尽管没有参加红军,但是赵刚也在斗争。李云龙在跟国军较量的同时,赵刚也选择其他方式较量。李云龙曾向冯楠介绍赵刚,“燕京大学出身,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一二九运动当年可是轰动全国,推动了抗日运动的高涨,赵刚不是简单的参与者,而是组织者,可见功劳不小。他当年搞的那场运动不亚于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这场运动发生时,全面抗战尚未爆发,红军长征还没有完全结束。也就是说赵刚在红军时期也已经参与斗争,只不过跟李云龙不同,当年主要搞学运,而他们则是军事斗争。两者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因此赵刚的资历不能只从全面抗战后算起,而应该从一二九运动,甚至更要算起。如果这样,那他的资历也不算太浅。只不过全面抗战开始后,他从学生运动转为军事斗争,一介书生变成了军事指挥员。抗战时期,赵刚担任政委,不是军事主官,独立团由李云龙指挥,根据分工,他负责生活上的事。尽管如此,但军事斗争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日常军事训练,射击由他负责,后来独立团突围也是他带着一部分兵力冲出去。赵刚在军事指挥上不输于李云龙,只不过出于尊敬老同志,没有跟他争。李云龙曾降为营长后,上面也没有派人过来做团长,而是安排赵刚担任,可见他的军事能力也是得到了认可。

后来调到华野,跟李云龙继续搭班,担任二师政委。李云龙为了活捉楚云飞,曾经自己带着突击队奔赴前线,后来赵刚过来,发现情况不对,命令部队改变战术,猛击敌军结合部,这才保证了李云龙的安全。不过赵刚真正的能力在做思想工作,毕竟是政委,那是他的看家本领。淮海战役期间,李云龙的部队打光了,他找到赵刚,让他将手中的俘虏全部贡献出来。刚开始没有同意,毕竟刚刚才搞完一轮,怕中途出事。但是架不住李云龙的哀求,赵刚豁出去了,将俘虏外加他的政工干部打包送给了李云龙。这些人后来没有出问题,可见赵刚的思想工作有多厉害。另外赵刚策反国军110师。当时副师长陆少游是赵刚在燕京大学的同学,他不想部队全军覆没,打算参加解放军。不过廖师长犹豫不定,而督军史一全识破了赵刚的计谋,最后被他除掉。110师最终成功起义,赵刚一己之力策反一个敌军师,那可比在战场上干掉一个师要强多了。打仗不是简单在前线冲锋陷阵,还包括情报、后勤等工作,赵刚没有像李云龙那样,但也同样立了大功,甚至可以这么说,他在淮海战场的功劳比李云龙还要大,否则后期也不会升到纵队政委。要知道赵刚在二师待了一段时间后,直接提拔到纵队做副政委了,提前晋升为军级干部。李云龙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到C军做代理军长,不过中途负伤了,否则也可能不会那么迟当军长。

当时军衔的评定主要以军职为标准,赵刚当时是纵队政委,随大军南下,后来又调到总参某部担任政委。总参肯定高于纵队,但是某部应该跟纵队一样,都是正军级单位。赵刚当年参与评衔应该是以总参某部政委的身份,也就是军政委。他当时跟晋西北铁三角一样,李云龙当时是C军军长,丁伟当年在四野某纵队当纵队长,后来应该是军长,孔捷从朝鲜战场下来,也是军长,他们三人都是以军长身份参评,跟赵刚一样,都是正军职干部。正军职当年授衔一般都是少将,极个别为大校,少部分是中将,主要还是少将。赵刚是军政委,所以评上少将也很正常。如果他的资历跟李云龙一样,恐怕不只是少将,极有可能是中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