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女儿与张万年:刘华清女儿眼中的父亲

时间:2021-05-16 05:00:11阅读:4125
刘华清女儿与张万年:女儿眼中的刘华清内容深港在线小编为您整理如下:

  刘华清女儿与张万年:女儿眼中的刘华清

  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在电视中留给人的印象是严谨、执著和沉稳,那么生活中的刘将军又会是啥样?记者日前在北京采访了刘华清将军的长女刘超英,听她讲述了女儿眼中一位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平凡中体现出不平凡的真实和蔼的父亲形象。采访结束时,刘超英还提笔为本报读者写下“向关心祖国国防建设事业的济南时报读者致意”的真挚问候。

  名字之中有寓意  

刘华清女儿与张万年

  1972年全家在北京团聚

  以刘将军的年龄来判断,本以为刘超英女士应该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长者。没想到眼前的刘女士比想象中年轻了许多,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皮肤白皙,言谈举止间透出一种知识女性特有的淡定与超脱。刘超英介绍说,父亲刘华清是在1947年31岁时才结婚,父母年龄相差13岁。刘将军有三儿两女,在兄妹五人中,其实她是家里身材最矮的,她妹妹身高1.74米。

  见到刘超英,话题自然先从她的名字谈起了:“许多人都说我的名字很有时代特色,其实这其中确实含有父辈的精神寄托。我出生在大跃进的年代,当时国家建设蒸蒸日上,母亲说,父亲当年给我起这个名字心中就有个梦想——— 国家建设要赶美超英,希望国家建设能一日千里飞跃前进。”刘超英颇有些自豪地说。

  佩服父亲的执著

  谈起父亲,刘超英说,在她心目中父亲是一个一天到晚都非常忙碌做事非常执著的人。她举例说:“父亲只有三年私塾的底子,但在1954年他38岁时,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选调了一批军以上干部去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这个学院有百年历史,是当时苏联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军事学府之一。父亲学的是三年半的外国海军军官的培训课程。当时老师全部用俄文讲课,父亲不懂俄语,一切要从基础学起,上课时还要用俄文做笔记,对他来说这多难啊!可父亲做事属于那种特别执著的人,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这其中付出多少辛苦从他毕业时的学习成绩中就能够看出:所学的13门功课,有10门为优,3门为良。最后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当时苏联的国家考试。我们兄妹几人心中特别佩服父亲做事的这种执著”。

刘华清女儿与张万年:女儿眼中的刘华清内容深港在线小编为您整理如下:

  父爱常在无言中

  谈起父爱,刘超英告诉记者:“父亲平时话虽然不太多,但心里却想着、惦念着孩子。父亲从苏联留学四五年时间,回国时带来一台留声机和幻灯机,还买了一辆折叠三轮小自行车送给我们。那时留声机和幻灯机在国内还很少见。我记得留声机中有许多俄文唱片,其中很多是世界名曲,我也是从那时开始接受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喜欢上《古老的远征》、《黑龙江的波涛》、《满洲里的山冈》等歌曲的。”

  刘超英回忆说:“当时练琴常常忘记时间,记得有几次晚上,父亲来到我身边,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明天还要上学,早点休息吧’。”讲到这,刘超英稍稍沉默了一下后说:“现在我常常想,父亲就是这样,父爱越是深沉,越是含蓄,你才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发现父亲的深重与伟岸。”

  考大学父亲替我选专业

  至今回想起来,刘超英都为当年听从父亲的话考上大学而自豪。粉碎“四人帮”后,当时正在读高一的刘超英看到周围的伙伴纷纷去当兵很是羡慕,也有些动了心思。“有一天我给父亲讲了自己想当兵的想法。父亲想了想说,‘你学还没有上完,还是先上完学再说吧’。”刘超英向记者介绍说:“当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成绩总是第一,父亲对我的学习比较放心。让我上完学,这也说明了父亲对知识的重视。”

  幸运的是,1978年,刘超英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恢复高考:“我现在感觉父亲真是有眼光。考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给了我一个建议:‘以后是电子计算机的时代,我看你就报这个专业吧。’当年我就考上了大学,被国防科大电子计算机软件专业录取。”说起这些,刘超英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在外孙眼中姥爷有着大智慧

  刘超英的儿子名叫潘致衡,是刘华清上将家中四个孙辈中与刘将军见面最多、接触也最多的一个。这位大学毕业、个性率真的小伙子,谈吐间有种跟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气。谈起姥爷,小潘也自有一番独到见解:“我觉得姥爷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在和平时期,姥爷都是踏踏实实做事,非常投入执著。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强盛、为民族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着。他坚强、有原则、无欲则刚、返璞归真。姥爷的一生,从他对妻子的始终如一,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对自己的廉洁自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既伟大、人品高尚,又是一个非常有格调的人。”

  住院期间的工资10万元全交了党费

  在刘超英眼中,父亲的好学特别让她感动:“父亲有着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间就看书,特别爱学习,称得上是读书破万卷。父亲读书比较广泛,但比较侧重舰船和技术方面的,历史类的也很喜欢。我们家书房的沙发周围全是书柜。父亲午饭晚饭前后和睡觉前一定要看书。直到最后几年眼睛不太好了,依然拿着放大镜看书。”

  刘超英介绍:“后来父亲虽然住院了,身体不允许他自己读书看报了,但这种好学的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他特别关心国家大事,坚持让人读报纸给他听,而且每天都要看《新闻联播》。当他听到玉树发生地震的消息,第二天就响应,捐款支援灾区。”刘超英回忆,“父亲住院一共有9个月时间,每月一万多元的工资,最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凑成10万元钱,让我母亲为他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刘华清女儿与张万年:女儿眼中的刘华清内容深港在线小编为您整理如下:

  退休后为抽烟“斗争”了多年

  谈起刘将军退休后的生活,刘超英说:“1997年父亲退休后,喜欢打打桥牌,写写字,听京剧和看战争题材片。父亲吃饭很随意,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就是每天喝一小盅茅台酒,喜欢抽烟。父亲挺传统的,对节日特别重视,逢年过节要求子女都要回家过。每当过年时还要守岁,看春晚,听钟声,吃饺子。”

  刘超英介绍:“父亲爱抽烟是出了名的,他一翘大拇指身边的人就知道他要烟了。退休后为了父亲的身体健康,医生也有要求,母亲对他抽烟提出了要求,规定每天只能抽十几颗。这个数肯定是不够了,父亲就老是按铃要烟抽,就这样要烟的事情天天都发生,‘斗争’了好多年”。刘超英笑着透露说:“那时候父亲特别高兴家里来人,一来人父亲就发烟让人家抽,自己也就趁机多抽几颗。”说到这里,刘超英会心地笑了起来。

  听到母子俩的讲述,一个真真切切、可亲可爱的老者形象立刻浮现在记者眼前,这些刘将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人感觉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

  女儿遗憾自己当年没有学医

  虽然父亲是在95岁高龄时离去的,但在女儿的心中,父亲的身体应该还能再坚持几年:“我们家全是搞科技工作的,要是能有一个学医的,对父亲的身体也能有点帮助。”

  刘超英回忆:“父亲的最后几个月是依靠呼吸机来维持的。那时我每次去医院看他,都感觉特别难受。医生护士们都对我说,许多人由于不能忍受,都自己拔掉管子或表现出烦躁的情绪。但父亲没有这样过。既没有拔过管子,也没有发过脾气。那时我才意识到父亲有着那么惊人的毅力。我曾想,是什么意念支持着父亲忍受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对一个经历过九死一生、无欲无求、返璞归真的老人来说,答案应该是一种信念和对家人的眷恋相支撑的结果。”刘超英眼里含泪说。

  航母下水时要给父亲写封长信

  说起父亲留下的财富,刘超英说:“忠厚传家——— 是父亲对我们的要求和嘱托。他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老人家一生就是这么做的。”

  在《刘华清回忆录》中,1987年时任海军司令的刘华清上将曾经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并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如今,中国人多年的航母梦就要圆了,可是刘将军这位最先提出中国要建航母的人,却在梦圆之前略带遗憾地走了。

  谈起父亲的这个未了心愿,刘超英说:“其实我心中早就有个打算,在中国的航母下水之日,我一定要给父亲写封长信,把这一喜讯告诉父亲,祭奠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父亲在世时,由于工作的原因,连他母亲去世他都没能回家。参加革命一走就是八十二年,回家乡的次数屈指可数。中国人有个传统,就是入土为安。父亲未了的这个航母遗愿实现后,我们也希望他老人家能够没有牵挂地魂归故里,回到他母亲身边,安详地含笑九泉。”

  中国航空母舰的荣誉,是与刘华清上将的名字共同书写的。对于这位一生致力于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老将军而言,也许只有等到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下水之时才能告慰他的英魂。在此我们期盼着祖国的首艘航母能够早日顺利下水,以此寄托我们对刘华清将军最崇高的敬意!

标签: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