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缅北战事升级,有媒体报道称,包括数百名中国公民在内的约2000平民被困战区。对于这一消息,外交部20日回应称个别媒体所报道的大量中国公民因缅北战事升级被困的情况不属实。缅甸政府军与地方武装克钦独立军的冲突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直到1994年的时候,双方终于签署了停火协定,才获得平静。不幸的是,2011年的战火使停战协议毁于一旦。2014年末,缅北战事再次重燃……
缅甸是一个有着135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近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了2/3,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都是比较大的少数民族,现有公开的25支民族武装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装。可以说,半个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武装(简称“民地武”)问题一直是缅甸政府的一块心病。当时的缅甸政府总统奈温曾感慨地说:“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就有多少支反政府武装。”
缅甸的民族分裂现状有相当大的因素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对各民族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对缅族聚居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对少数民都地图则通过当地的土司、山官实行间接统治。这便出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与缅族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不平衡。英国在维持自身对于当地原住民统治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挑拨原住民彼此之间的矛盾,为民族矛盾埋下种子。
1947年缅甸国父昂山将军从民族团结出发,与各少数民族签署了《彬龙协议》,允诺给予少数民族自治权换取了国家统一。就在缅甸独立前夕,昂山却遭到极右势力暗杀,新的领导人在独立后不久便取消了宪法给予少数民族自治邦的权利,给本来就很脆弱的民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未获得民族自治的若开、孟族强烈要求成立自治邦,但政府不予置理,且进一步削弱自治邦的权利,以此压制少数民族的要求。这种强硬做法激起少数民族的不满,开始于政府进行武力对抗。1948年,缅甸独立以来,缅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组建了数十支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