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拿下周票房冠军,韩国再出“王牌级”爆款电影!

时间:2021-05-24 12:28:49阅读:3641

韩国第57届百想艺术大赏落下了帷幕,最大的赢家是导演李濬益,和他的电影《兹山鱼谱》。

这部古电影放映机装片,成本不高,全程黑白,没有动作场面。但在上映时却力压《哥斯拉大战金刚》成为周末票房冠军。相比起票房,他的口碑也很高,豆瓣评分高达8.5分,是今年数一数二的高分电影。

《兹山鱼谱》成书于1814年,是研究朝鲜半岛水产资源的宝贵资料。他的作者丁若铨是朝鲜王朝后期文臣,1801年辛酉邪狱发生后,他被流放到黑山岛。他在黑山岛建复兴斋,教育岛上青少年,并在那里著书立说,最后去世。

电影讲述的就是丁若铨写作《兹山鱼谱》的过程。一本鱼谱,一位历史人物,虽然成就颇丰,但未免太过“小众”,后半辈子著书立说的生涯更无多少大起大落,改编难度可想而知。

但也因此,创作者另辟蹊径,从史实中提炼、加工,创作出一部富有哲学思辨,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兹山鱼谱》围绕两个人展开,丁若铨和张昌大。

1801年辛酉邪狱发生,丁家三兄弟丁若铨、丁若钟、丁若镛因信仰天主教被捕,丁若钟直接被处死,而两兄弟则被流放。

丁若铨被流放黑山岛,那是一个边缘的海岛,岛上居民世代以捕鱼为业,生活困苦还要遭受地方官的盘剥。

正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既来之则安之,更何况黑山岛民风淳朴,居民把他奉为座上宾,岛上的独居妇女李居婶对他也照料有加,这让丁若铨非常欣慰。

尤其是居民为他献上的“海鲜大餐”,他大开眼界,也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但平静的生活还是难以缓解精神的混沌,曾经的朝廷高官,学问颇高的士大夫,一下子成了渔民,还是令他非常落寞,但很快出现了能与他交心之人,张昌大。

那时的朝鲜王朝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阶级之人不准许通婚,而最底层的“贱民”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张昌大就是“贱民”阶层,但他却非常好学,从小就研读《千字文》、《明心宝鉴》等儒家经典,钻研“性理学”。

同时,张昌大还有个绝技捕鱼,更对周边海域的鱼类了如指掌。这让丁若铨很是惊奇,一个底层“贱民”却对海洋生物如此熟悉,而且这些知识并没有出现在此前任何一本书中。

看着张昌大,丁若铨感慨万千“之前我学了性理学,老子、庄子、西学,统统都学,就是想知道人要何去何从,可我所领悟的居然没有这小子对鱼的了解多”

“所以我不研究善变、难懂的人类,而要转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物”于是丁若铨准备编纂一本鱼谱。

因此,张昌大成了他的助手,为此他也要为张昌大传授“性理学”,二人亦师亦友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逐渐,二人矛盾也显露出来,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入世”和“出世”的争论一直不休。《兹山鱼谱》的核心也是在探讨这个问题。

丁若铨学贯中西,信奉天主,这无疑离经叛道,贬谪之后所著的书籍与经世之学更无关系,偏居一隅,毫无进取之心,这就是所谓“出世”。

张昌大年轻气盛,好学善思,把儒家学说当成信仰,也在很大程度上把学问看成改写人生,取得功名的手段,这就是所谓“出世”。

丁若铨认为读书是为了修养自身,看清世界,张昌大却将丁若铨的学问说成异端学说,认为人人都该遵照性理学,也在某种程度上认同这种等级社会。

随着鱼谱的编纂,张昌大的学问也越来越高,他要“出世”,去谋求功名,临行前,他拜见师傅,丁若铨说了这样一席话。

“我所希望的是没有两班,没有平民,没有嫡子,没有庶子,没有主人,没有奴婢,也不需要王的世道”。

儒家学说固然好, 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尊卑已将朝鲜塑造成了一个等级社会,“入世”只能让人服从于这个体系,与最初的“性理”越来越远。

因此丁若铨学习西学,信奉天主教,也是以“西学东渐”彻底改变这种土壤,达到天下大同的梦想。

但张昌大却不相信,他不相信没有王的世道,于是背井离乡,考科举,去当官。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官之后的张昌大才发现,丁若铨说的是对的。

阶级固化,导致了底层永远无法晋升空间,只能任人宰割,信奉儒家学说的人,成了官场的老油条,所谓读书求知,最后也只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已。

也许只有“入世”之后才能明白“出世”的可贵,与官场格格不入的张昌大,最后踏上了回乡的旅途。只是斯人已逝,丁若铨已经去世,只把一本《兹山鱼谱》留给昌大....

《兹山鱼谱》讲的是儒家文化的正反面,这个困扰东亚知识分子上千年的问题,被用一种灵动、清新的方式讲述。

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韩国电影人,将本该由我们叙述的故事讲了出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