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段令人不适的视频。
只见一个教室里,黑板上布满数学公式,一个女教师,正在抽查学生作业。
这原本正常的一幕,却因为“老师”的特别,变成了辣眼睛。
视频中的“老师”,身着超短裙、脚蹬高跟鞋,浓妆艳抹,时不时还来点做作的蹙眉。
所谓“学生”,头染黄毛,戴着帽子,动作表情更是一副流里流气的样子。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大概是许多观众的唯一感受。
而这样的短视频,不是个例。
在这些视频中,要么“老师”的腿长恨不得有2米;
要么就是踩着恨天高,展露自己的性感曲线;
黑板、讲台、课桌,当这些单纯的教室元素被有心人利用,拍成带暗示意味的短视频,一个有良知的成年人,都会忍不住开始担心:
万一孩子当真了呢?
事实上 ,早在2019年,就有主播利用教室、学生拍虚假短视频,还引发人民日报评论:
课堂是老师的舞台,岂容不伦不类的人占据?
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岂是搔首弄姿的秀场?
如此装束,如此做派,成何体统?
对无底线沽取名利的炒作者,平台别失语,监管别失位。
官媒的痛批还历历在目,这些不断挑战人下限的所谓网红,又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冒了出来。
02
你很难想象,有些网红为了赚流量,吸引关注,能做出什么事。
前段时间,央视曝光的一个“正能量”网红,让无数人心寒。
这位网红,表面上是一个富有爱心,在凉山地区资助贫困孩子的好人。
可背地里,却在制作剧本,教孩子演戏。
一个小女孩,有父亲、家人,只是凉山最普通的孩子。
可在网红镜头里,她变成了父亲去世,没见过妈妈,和奶奶在破房子里相依为命的失学儿童。
这时,“正能量”网红出现了,给钱,给礼物,送上学。
当然,给出的钱是会被收回去的,赠送的礼物,干脆直接就是空盒子。
更可怕的是,为了让表演逼真,他们会强行给女孩滴眼药水,制造流泪效果。
发现眼药水效果不好后,他们甚至直接上手,把小女孩硬生生掐哭。
这一系列没底线的操作为了什么?利用观众的善意吸引关注,再直播带货卖水果。
什么叫利欲熏心、丧心病狂?就是这样了。
想起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中说:
这个社会最大的危机是: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
果然,人一旦没了底线,什么事都敢做。
03
《元史》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当时有位大学者名叫许衡,带领一众百姓躲避战乱。
时值盛夏,天气异常炎热。众人走了半天,口渴难耐。
道旁偶遇几株梨树,人们便一拥而上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这又不是你我的果树,怎能随意采摘?”
百姓笑他迂腐,说:“这世道兵荒马乱,梨树哪还有主人!吃也无妨。”
许衡正色道:“梨树虽然没有主人,但我的心却是有主的。”
人为什么要守住内心的底线?
不仅仅是因为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更因为守住底线,才能走好人生正路。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某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某社区。
停在纽约杂乱社区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加州中产阶段社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于是,津巴多用锤子把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
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这就是破窗效应,指的是一扇没修复的破窗,会导80版古装电影大全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对个人来说,当习惯性地随意打破自己的底线后,过不了多久你的底线就会荡然无存。
还记得那个“搞垮”红十字会的郭美美吗?
当年出狱时,她曾在网上发布道歉视频,称自己往后会重新开始,好好做人。
可时隔不到两年,郭美美就再次因为卖减肥药被抓。
郭美美的人生,像不像破窗效应的验证?
因为在年轻时没守住底线,之后又没及时修正,她的人生已经积重难返。
很多时候,守住底线,才能守住人生。
04
小说《黑羊》里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都是贼。每到晚上,他们就去偷别人的东西。每个人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在一个人人是贼的国度里,所有的人在潜规则下心照不宣,幸福地居住在一起。
之后,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这个唯一不去偷窃的人,便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他违反了小城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他们感到有必要向诚实人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
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终于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
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
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久,这个独善其身的人,就家徒四壁,后来饿死了。
像这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如今的网络世界其实比比皆是。
每个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当你习惯了把注意力分配低价值事物上,就没法关注高价值事物。
就像一个人习惯了刷即时享乐的低俗短视频,就很难再接受需要思考、有知识含量的短视频。
久而久之,强大的算法,会让你在无意识间用短期快感的“劣币”,驱逐有长期价值的“良币”。
屡禁不止的恶俗短视频,不仅需要平台的有力监管,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果断拒绝和抵制。
《娱乐至死》中说: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细思极恐。
你的注意力关注什么,你就会获得什么,拥有什么。
别让自己的注意,像韭菜一样被简单、低价值地收割。
别让劣币驱逐了良币,放纵网络沦为恶俗创作者的天堂。
和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