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恐怖片,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能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二是概念独具匠心,三是注重悬疑布局。
一般,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已经算是非常出色。
但是没想到,这部电影却全部做到了!
《寂静之地》,是国内引进的很少没有删减的恐怖片。
在2018年,电影上映后,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在好莱坞掀起了一阵观影热潮。
《滚石》、《好莱坞报道》等多家媒体,对它都不吝赞美。
IMDB8.3,烂番茄新鲜度95%,Metacritic82分。
这部以小博大的恐怖片,只用了1700万美元的低成本,在全球收割了近3亿的票房。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然而,影片在国内上映后,却并没有收获同样的反响。
在“口碑炸裂”和“满是漏洞”两种极端的评价下,《寂静之地》在豆瓣上的评分一路下滑。
最终,跌倒了6.3分,刚过及格线。
于是《寂静之地2》上映后,摆在很多观众面前一个艰难的选择:它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从电影的“好”与“坏”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概念先行
“年度最佳恐怖片”,居然可以没有尖叫?
这可能就是《寂静之地》给予观众最大的新鲜感。
以往的大多数恐怖惊悚片,为了营造恐怖的氛围,而滥用背景声音来达到目的。
而《寂静之地》反其道而行,反而靠无声便营造出更紧绷、更高级的恐怖压抑效果。
在“前辈”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个新颖的设定:
想要活下去,就不能发出一点声音!
这样一来,它的恐怖地方在于,自始至终你都无法将内心的恐惧爆发出来,只能硬生生忍受。
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在第一部开头,就塑造了一个这样的场景,以此来奠定整个电影的基调。
女主伊芙琳,为了避免发出声音,被迫光着脚走路。
结果,下楼梯时不小心踩中了一颗钉子,那种钻心的痛,是常人无法忍受的。
但是,她下一秒的反应不是痛苦大叫,而是将痛咽了回去。
二、感官刺激
人类是靠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知,借此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然而,当你处于绝对安静的环境下,人的内心会感到恐慌和压抑。
比如,在片中,主角一家人去超市补充生活的必需品,姐姐提前把玩具的电池摘掉给弟弟,没想到弟弟却偷偷把电池安了回去,并打开了开关。
结果下一秒,玩具发出声音,怪物突然出现,弟弟在一家人面前消失。
整个过程,让恐惧如排山倒海般袭来,没给观众任何喘息时间。
三、悬念布局
《寂静之地》作为科幻惊悚片,时间设微电影爱来爱去累不累视频定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种没有视觉,仅凭声音猎杀的怪物,突然袭击人类。
短短几十天,世界如末日般,早已失去了生机。
起初,所有人都以为,在怪物面前只有任其宰割的份。
但是在结尾处,女儿意外发现爸爸给她做的助听器,其发出的声波似乎能够干扰怪物的听力。
看似找到了软肋,当所有观众都以为,下一部将会给一家人重燃希望之时。
没想到,更大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
《寂静之地2》完美地继承了前作的优点,并且在氛围、场面、故事、人物上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剧情紧接上一部,在丈夫牺牲后,妻子伊芙琳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去寻找一线生机。
为了防止刚出生的婴儿哭泣,伊芙琳将小儿子放进木箱内,通过氧气罩呼吸。
然而,这一路上并不安全,他们误闯入埃米特的地盘,不小心踩中了对方早已设置好的机关。
很显然,这个会发出声响的机关,不是用来杀死怪物的,而是为同类准备的。
《寂静之地2》的恐怖之处正在于此,末世里往往可怕的不是那些怪物,而是被折磨和摧残而变得冷漠的人心。
用埃米特的话来说:
“活下来的人,他们并不值得被救!”
他的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在片中比比皆是。
在片中,有那么一群人,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到处残害同类。
而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给对方套上会发出声响的东西,吸引怪物过来。
往往人失去希望和信念后,内心会发生扭曲,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虽说《寂静之地》的审美取向极为成人化,但是请大家不要被影片的PG13分级给欺骗。
第二部上映后,打破了“续集扑街”的魔咒,在北美的口碑好到炸裂。
烂番茄93%,甚至一向严苛的网站MetaCritics也给出了73分的超高评价。
尽管《寂静之地2》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再次收割票房,但是并不能说它没有槽点。
首先,电影对于角色的用力不足。
在这点上,可能是导演更想突出故事,所以对此并没有太重视。
其次,剧情上存在很多漏洞。
比如怪兽为何会出现,第一部只是用一则简单的新闻报道来解释,虽说第二部交代了背景,但是还不够让人信服。
还有就是明明故事发生在末世,为什么还有水电供应?
等等,诸如这些问题,让《寂静之地》还有待提升的空间。
在我看来,《寂静之地》的恐怖风格,并不符合国内观众对恐怖片的审美习惯。
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国内外口碑两极分化的现象。
不过,这样一部接近默片表演风格的电影,为观众创造了一份独特的观影体验。
《寂静之地12》对故事的编排充满诚意,以恐怖片的形式呈现出类似剧情片的深度。
总而言之,还是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