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女王”赵丽蓉:最后一次登春晚,三个儿子电视机前抱头痛哭

时间:2021-07-01 19:54:24阅读:175

仔细算算,曾留下无数经典时刻的赵丽蓉老奶奶,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90年代,虽然她只上过8次春晚,却是当之无愧的“小品女王”。

我们记忆中的她,始终是“乐呵呵”的形象,但事实上她走过的一生,却充满了苦难色彩。

可她却将悲痛化为力量,选择把美好的一面留给这个世界,正如她自己所言:

只有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只有在悲苦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够创造并演好喜剧。

1928年3月11日,赵丽蓉出生在天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上面还有五个姐姐两个哥哥,因为是家里最小的,父母还给她取了个小名:老爱

父亲赵秉忠的工作是在剧场给演员们剃头,因为近距离接触,在他们姊妹几个很小的时候,就先后被送入了戏班子学戏。

也因此,作为小品演员身份被家喻户晓之前,赵丽蓉也曾是一位出色的评剧演员。

而她的表演首秀,甚至早在她还是一个襁褓里的娃娃的时候,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演出需要一个婴儿出镜,大家便把不到一岁的她抱了上去。

本来还害怕场面大会吓着她,没想到上台以后,她丝毫不哭闹,还伸着小手朝着观众笑,仿佛天生注定是吃这碗饭的人。

而这次成功“刷脸”得益于当时的主演之一“芙蓉花”,“芙蓉花”是东三省有名的角儿,后来在赵秉忠成为了她的御用容妆师之后,母亲孟云德就经常抱着老爱去剧场后台看丈夫给芙蓉花化妆。

第一次见老爱,芙蓉花就喜欢的不得了,直言“这孩子长得真水灵,长大了学戏吧,将来也许能成大器。”

还给老爱取了个艺名:丽荣,希望她的演绎事业绚丽,光荣。

正是在芙蓉花的牵线下,老爱得到了不少上台表演的机会,后来在12岁那年,顺利拜了马金贵为师,并正式改名为“赵丽蓉”。

事实证明芙蓉花眼光独到,赵丽蓉的天赋和才华,注定了她就是吃这碗饭的看购电影券如何绑定人。

三年后,十五岁的赵丽蓉已经在“庆丰戏院”以主演的身份登台,十七岁那年,她成为了主角,并加入了门头沟“青年剧社”。

可以说,在那样一个戏曲还被称为“下九流”的年代,能熬成角,她一时风光无限,前途似锦。

随后她的表演之路一直是顺畅的,直到1953年,25岁的赵丽蓉成为了中国评剧院的演员,踏上了另一个台阶,并认识了之后的经典搭档:新凤霞。

对于热爱评剧的人而言,赵丽蓉塑造了不少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比如《刘巧儿》中的李大婶,《花为媒》中的阮妈,还有非常经典的《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

这个角色连毛主席都十分印象深刻,在大会堂接见艺术家的时候,直问新凤霞:三仙姑怎么没来哩。

但在接这个角色之前,赵丽蓉曾有过犹豫,因为三仙姑是个:四十岁还涂脂抹粉,整天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反派角色,她害怕会因此影响到自己的形象,最后还是在哥哥赵连喜的劝说下,她才接下这个角色,并记住了哥哥说的那句:

“一人千面才算是好演员,才能叫真本事”。

然而纵使在评剧中的精彩表现,让她早已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艺术家”,但那时候比起事业的成功,她的生活其实并不好过。

在进入中国评剧院之后,因为新凤霞的介绍,让赵丽蓉认识了戏剧工作者盛强。

生逢一个贫苦的动乱年代,父母拉扯大几个孩子并不容易,那时没有机会让她们接受教育,所以赵丽蓉其实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

而盛强却是与他截然相反,他出生书香门第,有渊博的学识,还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一下子,赵丽蓉的视线被完全吸引,而她虽然学识不够,却走一颗特别“好学”的心,于是一有时间,盛强就教她认字读书。

一来二去,二人坠入爱河,但那时因为家境差异,身边很多人并不看好他们,觉得盛强并没有托付真心。

1954年,两人毅然决然步入婚姻的殿堂,也用行动向他们证明了二人之间是彼此相同的心意。

婚后不久,赵丽蓉生下了大儿子。

1957年,赵丽蓉又怀上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然而这一次,也成为了厄运的开端。

那一年,盛强被送到了天津茶淀农场改造,这一次分别,一直到他死都没有再见到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三年后,盛强在农场突发疾病离世,也有人说,他是被活活饿死的。

当噩耗传来,赵丽蓉一度难以接受,许多年后,大儿子盛福春回忆母亲听到父亲死讯时的场景:

“我妈妈从幼儿园接到我之后,一边走路一边跟我讲,你爸爸没了,听完之后,我抱着我妈妈就大哭,我妈妈哭得死去活来。”

那几年的时间,是赵丽蓉最艰难的几年,一边要独自拉扯几个孩子成长,另一边又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可那时她的演出越是成功,她越是努力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她的心就越痛。

她很坚强,也爆发出了作为母亲最坚韧的力量,但那时一个家庭,不能一直没有男人。

于是,在身边人不断劝说下,她做出了那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嫁给了盛强的三弟盛弘。

而这段婚姻,也给赵丽蓉招来了无数闲话,1964到1980年,赵丽蓉的演绎生涯一片空白,那几年因为改嫁,被旁人指指点点,也只有她自己能体味其中酸楚。

结婚以后,赵丽蓉先是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盛谦,随后在1970年再次怀孕,当时她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女儿。

结果也如她所愿,42岁的赵丽蓉,终于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女儿,她十分开心,并给孩子取名“盛佳欢”,只是没多久,她便发现了不对劲。

三天后,赵丽蓉发现女儿不睁眼睛,浑身不动,就知道吃,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她是个脑瘫儿。

医生直接告诉赵丽蓉:孩子太小,先天性疾病缠身,活不了多久。

赵丽蓉再次体会到了心如刀割的感觉,但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带着孩子四处求医。

最开始的时候,有丈夫盛弘陪在身边,怎么都还有个依靠,只是没多久,盛弘也被“下放”了,于是四个孩子的成长,一下子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她的苦,无法言说。

1979年,赵丽蓉和丈夫在北京郊区农村买了个小四合院,从此赵丽蓉过上了给女儿找医生,找药并照顾三个孩子和丈夫的生活。

虽然日子过的艰苦,但只要家人还在身边,一切总是值得的,只是即便她已然使出了浑身解数,命运依然没有眷顾她。

女儿七岁那年,最终还是没能扛下去,更让她心痛的是,七年后,丈夫盛弘也因心脏病突发撒手人寰。

中年丧女,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丧夫,生活彻底没有了依靠,可以说她的前半生,早已在这些苦难的折磨中,看透了人生的悲凉。

但她依然不能倒下,因为她还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外加上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早已欠下了太多外债,留给她悲伤的时间不多,她必须马上去工作,去赚钱。

为了养活孩子,她选择出演电视剧和电影,也因此留下了诸多经典角色。

比如《西游记》里车迟王后以及《红楼梦》里惟妙惟肖的刘姥姥,因为多年评剧表演的经验加持,让她转型演起戏来信手拈来。

随后在1991年,凭借电影《过年》中的母亲一角,让他一举拿下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那一年她63岁,成为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1位国际影后。

这是她事业重新迈入巅峰的证明,也是因为荧幕上的表演,让她的实力被更多人注意到,于是在1988年,编剧石林在创作央视春晚小品剧本时,直接点名:一定要请赵丽蓉老师来演。

那个小品就是《英雄母亲的一天》,其中赵丽蓉老师的那句“司马缸砸缸”到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也正是春晚这个大舞台,终于让这个说着一口唐山话,还十分幽默可爱的老太太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然而成名后的日子,对赵丽蓉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她依然只是将生活的苦往自己肚子里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留在舞台上。

之后的赵丽蓉,成为春晚了常客,后来与巩汉林的黄金搭档,造就了直到如今难以跨越的高峰,也彻底爆发了她可怕的实力,可以说,作为“小品女王”,她实至名归!

然而,没人知道,长久苦难的打击,早已在她的身体上留下了太多隐患。

1995年,在小品《如此包装》最后,赵丽蓉因为膝盖没有支撑直接跪在了地上,很多人还以为是提前故意设置好的动作。

实际上那时的她,就已经是在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在表演,而那一摔,其实是因为她实在忍不住了,在之后了两分钟,她念台词的声音显然有了颤抖,不过为了不让观众失望,不想让她们看出来罢了。

演出结束后,赵丽蓉被直接送去了医院,医生劝她,应该停下来,好好休息,但她根本做不到,如今能让她苦苦支撑的正是演绎事业的使命,也只有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她才能短暂的遗忘,她这苦难的一生。

她用乐观的姿态面对观众,从来不仅仅是为了逗观众笑,更是让自己的内心,可以有短暂的轻松一刻。

1999年,是赵丽蓉老师最后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其实早在彩排的时候,巩汉林就已经发现她有了咳血的现象。

后来春晚前十几天,家人一起带着赵丽蓉去医院做检查,查出了肺癌晚期,为了让她能安心完成表演,不让她留下遗憾,商量过后家人决定先将这个消息隐瞒下来。

最后小品《老将出马》收获了完美的呈现,那句洗脑神曲:“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哈喽,哈喽哈喽哈哈喽!”到如今依然看一次笑一次。

而那首《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是赵丽蓉先用汉语标下,然后对着磁带一遍又一遍纠正读音后留下的绝唱……

那时,三个儿子已经知道母亲的身体已然无力回天,看着电视机里依然乐观表演的她,忍不住抱头痛哭。

如果她没有离开,又能继续留下多少经典?只是结局,总是来的如此猝不及防。

2000年7月17日,长期受病痛折磨的赵丽蓉老师,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她生命倒计时的最后几个月里,她依然用尽全力留下了她“乐观”的那一面。

春晚过后的几个月,赵丽蓉就已经明白自己的身体是怎么回事,纵使家人还想隐瞒,其实也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那天,她对着几个孩子说,把相册拿过来我翻一翻,选一张好点的照片,将来真的有那一天了你们可以拿来用。

孩子们掩面哭泣,赵丽蓉还反过来安慰他们,自己都活了七十多岁了,该看到的该经历的都有了,人都会有那么一天。

而随着癌细胞扩散,越来后面的她越是活得痛苦,她每天必须服用大量止痛药才能勉强控制疼痛,也因为进食困难,原本140多斤的体重,到后来变成了不到70斤。

家人将一切看在眼里,却是无能为力,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后,赵丽蓉的最后几天,她拒绝进食,选择亲自给自己缝了一身寿服,并准备了一双意大利皮鞋和白袜子。

临终前,她还仿照自己曾经演过的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亲自导演了自己葬礼的序幕。

最后她特别嘱托家人:“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赵丽蓉走时,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陪在身边,葬礼过后,家人给她刻了一块白色的墓碑。

大儿子说:“母亲生前好干净,特别喜欢穿白色的衣服,所以我们为母亲立了一座白色的墓碑。”

她是干干净净的来的,就得体体面面的走!

最后,细数赵丽蓉老师为我们留下的记忆之所以如此深刻,正是因为,尽管她识字不多,却能花几个月的时间练习“货真价实”几个字,只为舞台上的那几秒钟。

她的那份真挚,严谨以及亲切的姿态,是如今再多流量也赶不上的。

怀念,铭记!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深海里的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