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晚一如既往地来了
今年春晚以“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中国年里的欢乐颂”为主旨,围绕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冬奥盛会、中国航天等重大主题,在节目选材、内容创作、表达方式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齐聚演播现场与全国人民一道辞旧迎新、守岁纳福,倾力呈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二)看我们一家的春晚状态
春晚我爸在刷短视频,我妈在JD薅羊毛,姥姥80多了,说看不懂很无聊,想看《我们的法兰西》,可是她说无论怎么切频道,都是春晚的直播节目。我说可以在电脑上看,可是老人无奈地摇摇头,熬到10点自己回屋睡觉去了。让我想想,至少追溯到10年前的除夕夜,大家还是八点多吃完年夜饭,然后出去放花放炮,接着进屋打开电视看春晚,拜上一碟青萝卜,磕着瓜子品着茶,讨论着每个节目的点点滴滴。没有人玩手机,大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地渡过跨年夜,然后该回家的回家,该睡觉的睡觉。自己很小的时候还会因为除夕夜的炮声不敢一个人睡。初一不去串门的话就约好出去逛街,非常开心。现在我居然会为了看看烟花去参加日本的花火大会,去看时代广场的新年倒计时,看着欢呼的人群和漂亮的烟火,恍若隔世。
(三)看春晚都是些什么
语言类可怕的是,不出所料,毫无意外,还没外面以为的精彩。总结仨字,不好笑。总结俩字,催婚。总结一个字,尴尬。卢 鑫 玉 浩大的相声都没把气氛搞轻松,其它都别提,领笑员都压力巨大。特别是某局长的相声,期间经常发现台下特别安静,寂静无人一样,这特么是无人剧场吗?不应该有观众起立欢呼喝彩吗?特别是,特别怀念本山佩斯。灯光师摆烂,至少十二点之前都这样,可以开除。舞美被质疑磕生的云南蘑菇后弄的一些背景。长江黄河 滚滚天上来,太蓝了,被人吐槽成马桶冲水。魔术师们尬演,男不帅女不靓。歌舞类还行,除了一些尴尬,比如有人耳返都不戴就对口型,有钢琴手不管出没出钢琴音就装弹得很用力,这是不装了吗?总之演技有进步的空间。下一年完全砍掉语言类吧 ,请一帮抖音小姐姐上去整活不香吗?
我上次正经看春晚好像还是2000年,印象比较深的是谢霆锋牵着董洁的手唱了一首今生共相伴。那时候港澳台明星齐聚一堂吧,也没说非得看出个啥来,就是纯粹觉得热闹,好玩。对春晚现在也就是农村老太太会看了,对她们来说,春晚还是不错的背景音效的。
(四)还是那套刻板的教育
小时候,我爸妈天天教育我,把我骂得狗血喷头,无地自容。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天天教育我,把我教育得痛哭流涕,满身狼藉。
长大了,领导教育我,天天骂我跟骂儿子似的,天天给我讲成功学,各种心里鸡汤,各种教育我。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教育,看个春晚,想开心点,找点乐子。
结果春晚也开始教育我。
我挺大个脑瓜子,活了挺大岁数,从小到大跟条狗似的,过年看春晚不想听教育。
不过今年的春晚,也不能说不好,听许多人说,舞蹈跳得挺好的。
(五)非常讨厌春晚里的刻板印象:
1、女性都是撒娇又作、无理取闹。
2、男的结婚后都要变得窝窝囊囊,工资上交。下班接,哄。编谎话也要哄。借钱也要买礼物,哄媳妇开心。
3、婆媳永远有矛盾,婆媳两个女人讲话永远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虚伪的、婉转的、扭曲的“听婆婆话”,来展现孝顺。
4、女司机永远是技术菜,车祸制造者,不守交通规则,还要对交警撒娇。
5、过年回家要儿子带媳妇回家见公婆,从来没见反着来的。儿子永远是两头受气的,又要哄父母,又要哄女朋友。(我看小品就觉得,这婚结的有什么意思,受虐狂?)
为什么女性总是蛮不讲理指责的那一方?男性总是忍辱负重最后不得不为某个高尚的理由而和解?女性为什么不会好好地说话,总是撒娇很作的语气?不是所有的男人都需要买礼物OK?不是所有的男人需要上交工资行吗?
(六)有个灵感
可以搞个公婆开明不催生,新媳妇工作强,又能赚又漂亮,除夕媳妇还在外面996 ,提前请个厨师上门做饭然后邀请亲戚们来家里吃年夜饭。结果来的亲戚误认为厨师是儿媳妇,男亲戚觉得儿媳一个人忙活理所应当,女亲戚自来熟,跑去找人家催生,等等一堆尴尬的问题。最后婆婆过来说,当儿媳妇难道就理所应当过年在厨房里忙里忙外吗,就不能忙工作忙事业吗。最后儿媳妇回家,大家都很心疼她加班很晚,一块吃饺子。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的80后,万里路已走完,万卷书未翻破,对生活的个人洞见,全在新心信芯达人。送你视野破五洲,只需要驻足我的文章一分钟。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春晚电视剧除夕夜冬奥_北京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