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攻陷理发业!这部《理发之王》,拍出了观众最担心的东西

时间:2022-03-09 18:09:23阅读:3991

自上个月接连上映了《蛇岛狂蟒》《地底怪物》《罗布泊神秘事件》等几部宣传环境保护的网络电影之后。

这个月开始了有关人工智能的系列——《朱雀战纪》和《理发之王》。

这两者的创作思路完全不同。

《朱雀战纪》将时间线放在未来,讲述了人工智能想要统治人类的故事,而《理发之王》着眼当下,思考着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冲击。

前者已经吐槽过,今天主要来看一下后者。

《理发之王》目前上线了5天,票房仅有108万,而热度更是排在了第十的位置。

如果不出意外,这部电影大概率要亏了。

其实在这之前,曾上映过两部同样是行业类型的电影《沐浴之王》与《烧烤之王》,票房都不错。

前者在院线上映,票房4.04亿;后者在视频平台上映,票房1487万。

《理发之王》在行业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为什么效果反而更差呢?

咱们先来看一下故事。

小镇青年李重光从小跟着父亲学理发,不过基本功不扎实,一直得不到父亲的认可。

后来李重光在网上看到成功学大师的演讲,决定要去大城市闯荡一番。

经过父亲的介绍,李重光来到一家叫爱丽丝的理发店打工,不过只能做一些拖地擦桌子的杂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重光结识了既是成功学大师又是科技公司老板的段毅觉。

段毅觉发明了一种可以完全模拟剪发的人工智能设备“爱发”。

只要带上这个设备,即使没有经验的人也可以成为手艺高超的理发师。

后来“爱发”投入市场迅速挤占了众多理发店的生存空间。

李重光也担当起了推广设备的销售人员。

当李重光来到爱丽丝理发店推销时,得知了父亲老李就是曾经在理发界叱咤风云的“传奇发神”。

而段毅觉也在此时暴露了真实目的。

当年段毅觉的父亲在比试中输给了老李,而段毅觉的右手也在这个时候受了伤。

从此以后,段毅觉就发愤图强,发明了“爱觉”这个可以模仿和复制所有理发技巧的设备。

现在他想借用“爱觉”的能力找老李复仇。

可在两人比试期间,老李突然晕倒,输了比赛。

之后就是李重光通过艰苦训练提高理发技艺,再次找段毅觉挑战。

最后的结果仍旧是段毅觉获胜。

但在一阵风过后,李重光剪出的头发没有被吹乱反而在网上收获了更多人气。

从剧情来看,《理发之王》的故事结构很清晰,人物矛盾交代的也比较清楚。

但是这部电影定位的是喜剧,反倒出现了很多比较尴尬的场面。

比如电影开头,李重光私下给青梅竹马的杨坚强剪头发。

父亲老李发现之后把他拧着耳朵就拖回家了。

这段剧情应该是想制造一些笑点出来。

可从两位演员的表演来看,既不搞笑又很尴尬。

再加上拧耳朵的镜头长达三十多秒,反而把这种感觉给强化了。

除此之外,电影为了各种不搞笑的笑点还设计了很多反智情节。

比如为了体现老李生活节俭,电影专门拍了一个用压路机把牙膏挤出来的镜头。

这是想说啥?

为了最后一点牙膏,专门请了一台压路机过来?这油费和人工怎么算?

所谓的“日子就得这么过”,居然是以浪费更多的金钱为代价。

后面为了突出李重光的城市生活不如意,电影有意安排了杨坚强去路边摆摊卖棉花糖。

李重光一个月下来赚了两千多,杨坚强一天就能赚两三千。

这种情节确实是把落差给体现出来了,但也把逻辑给扔了。

有这么赚钱的生意,后面你还去镇里开什么理发店啊?

其实抛开故事逻辑和尴尬的笑点不谈,《理发之王》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还是有一些的。

李重光和老李等人属于坚守传统手艺的保守派。

段毅觉属于追求科学的革新派。

对于理发行业,段毅觉发明的“爱觉”很显然会让原本的理发师失业。

但这不是靠着情怀和坚守就能搪塞过去的。

要么选择适应,要么就被淘汰。

电影最后仍旧回归到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手段,人的努力才是根本的暗示上,多少都有点导向正确的意思。

人工智能的出现给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也让很多人担忧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替代。

按照《理发之王》的拍摄手法,许多行业都可以遵循这个模式。

只是继变脸、戏法、理发、烧烤、沐浴等题材之后,留给网络电影的行业越来越少了........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电影理发之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