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离经叛道的电影,在一种意义上替我们打开一扇门。通往关于享乐的极乐世界,通往人心与社会的病态与变态,通往地狱。
在一种关于违反道德的大开眼界中,带有攻击性的离经叛道电影可能会让人感觉不适,也可能让人进一步反思当时的社会价值。
因此,它们很可能是关于某个当下或某个时代的价值观或群体意识,无论是表面或是阴暗面。
▲《发条橙》剧照。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恶魔,而电影是照妖镜,将心魔提炼成一个时代的Du瘾。下面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搬上大银幕的9部离经叛道的电影吧。
1.《发条橙》,1971说到离经叛道,传奇神导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绝对是影史代表作。片中作奸犯科乐此不疲的阿历克斯象征人性宣泄欲望的纯粹恶,被捕入狱后,他接受了思想改造的罪犯疗法「厌恶疗法」,每天被强迫观看人类各种恶行的影片,搭配其最爱的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最后只要一有恶的念头会恶心想吐。
政府其后宣告实验成功,被释放的「良民」阿历克斯回归社会后遭到各种报复,最后选择自杀。自杀未遂后,政府宣布阿历克斯先前接受的实验违反人性,而大难不死的他,其实已经「痊愈」,露出邪恶的笑容,在他的脑中与照顾他的护士大战三百回合。
《发条橙》讲的是恶与体制规范的问题,也关于善与恶的选择权,我们都希望世界无恶,而要是,通过制度去「阉割」人们选择恶的权利,这样的善是否是一种伪善呢?
2.《猜火车》,1996《猜火车》的故事背景是Y时代锐舞派对文化与Du品在年轻族群中兴起的时代,这部让大家知道海洛因比高潮爽一百倍的经典作品创造了青年Du品文化的叙事风格。
一群滥用Du品的底层青年、一个放荡的富家少女、一个流氓,《猜火车》对于这群吸Du屁孩的生活有非常写实而带点欢乐的描绘(不过他们在嗨的过程中害死了一个婴儿),追求Du品的高潮究竟是为了享乐或是逃避?还是仅仅是电影中心思想「选择人生」中的一条出路?
不过既然是一部关于选择的电影,结局也给了大家一个充满希望的正能量:男主角背叛大家卷款而逃,他选择脱离Du品的生活,大步迈向一片光明的未来,然后,那首英国电音天团Underworld的神曲《Born Slippy》的前奏登登登音乐一下,将这部电影真正的化为经典。
3.《恐惧拉斯维加斯》,1998由约翰尼·德普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主演的《恐惧拉斯维加斯》描述一位记者和他的律师前往赌城报道摩托车比赛,他们只带了一只皮箱,而里面装着满满的禁药,在从未清醒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连串可笑的事件。
在片中约翰尼·德普曾说「我们大概用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Du品」。在这个堪称史上最疯狂荒唐的赌城之旅中,现实事件与迷幻空间的界限不再清楚,最后两个人把住的高级旅馆房间「炸」得一塌糊涂。
《恐惧拉斯维加斯》表面上是一趟Du品之旅,然而其时代背景为70年代初,当时美国刚历经反越战以及时代和平运动,原先引以为傲的美国梦碎,而大众也开始反思所谓公平正义的战争所带来的伤亡。
片中看似奢华糜烂的赌城生活,其实正是对一切空洞美好的嘲讽,如同两位主角在片中玩世不恭的态度,而Du品只是辅助。
4.《大逃杀》,2000作为当代大屠杀类型电影的典型,《大逃杀》在发行时集合众多日本年轻鲜肉男女偶像,上演高中同学自相残杀的启示录。这部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用极为写实残忍的杀人手法描绘,以及为了生存下去,所体现的同学、友人、恋人间的信任、猜忌与爱。
片中的BR法案是成年人对青少年的不信任而以权威独裁者自居,而反过来青少年这边也对成年人与社会的不信任,反映了千禧年来临之时,人们对社会与制度的种种焦虑与不安,以及伴随计算机时代而来,越趋严重的时代隔阂。
《大逃杀》影响了日后无数电影的表现方式与故事,现在回头看,《人类清除计划》的表现手法相较「客气」而平淡,尤其《大逃杀》通过恋人间互杀的情节,暗示着爱依旧是在这无人性实验中,生存下来的唯一答案。
5.《美国精神病人》,2000《美国精神病人》的背景设定在80年代纽约华尔街,由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主角贝特曼是一名具有强迫症的自大狂,他非常注重生活中的一切细节,片中有一段便是他巨细靡遗地分享自己每天的运动与保养例行公式。
而在工作与交友上,贝特曼与他们友人同事过着夸耀与比较的生活,从眼镜、西装、名片,女伴,到是不是订到很难预订的餐馆等。
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贝特曼隐藏着心理变态,如杀害流浪汉、找妓女满足自己的自大,到最后甚至出于嫉妒而杀害一位友人,而贝特曼穿着雨衣一边聊天一边拿斧头砍死友人的剧情也成为影史经典。
在此片的结局,种种证据指向贝特曼一直以来的残杀行径似乎都只是只发生在脑海里的幻想,然而也有人认为其实他犯过的罪行都是真的,只是许多人为了自保而选择忽视或冷漠以对,正如同上流资本社会所表现的一样。
6.《梦之安魂曲》,2000比起《梦之安魂曲》,《迷上瘾》这个译名更能更反映这部片的核心精神。由年轻的杰瑞德·莱托与詹妮弗·康纳利主演,这对年轻情侣因为Du瘾而引发一连串事件,而男主角的母亲也因为希望被喜欢的电视节目选上,成日幻想着自己真的上了节目,甚至为了参加节目而开始吃减肥药。
年轻情侣为了Du瘾而开始铤而走险,女主角最后甚至出卖了自己身体,男主角断送自己的一只手臂,友人被捕入狱。至于男主角的母亲更是为了达到减肥效果而服药过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幻觉最后送医,在医院的精神治疗中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梦之安魂曲》对于Du品滥用的描写非常写实,结局也非常残酷,因此比起结局阳光正向的《猜火车》更有反Du神片之名,然而此片的意义其实不仅于Du品,而是关于瘾,揭示着在人们过度仰赖外在刺激的现代社会中,瘾会让人一步一步陷入毁灭结局的道理。
7.《不可撤销》,2002由嗨片产生器的恶名昭彰导演加斯帕·诺执导,即使被列为禁片之列,《不可撤销》是超越禁片的邪恶存在。
故事以章节跳转的倒叙手法呈现,描述男主角为了向强暴了女友的歹徒复仇,一路杀进一个地下俱乐部的过程。简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不舒服,而且强烈建议不要看的电影。
故事的第一个章节是男主角在昏暗的俱乐部里杀人,他拿起灭火器把一个男子的头敲烂,对是敲到凹进去的那种烂,而在这时,观众还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杀人。
接下来便是那个一镜到底长达10分钟的边吸Du边强暴片段,由于太过写实与残忍,搭配女主角(意大利女神莫妮卡·贝鲁奇 饰演)从头到尾的哀嚎,据说试映时有200人受不了直接走人。
随着时间向前推进,观众的心理阴影也随着惨剧发生前美好的情景稍稍受到抚慰,故事最后,镜头旋转带到躺在草地阳光下的女主角,而画面浮现一段文字:「时间毁灭一切」。
通过泯灭人性的残忍呈现,导演提醒我们性暴力与暴力无时不刻正在发生,而一切发生过的都无法逆转,地狱无所不在。然后再说一次,不建议看。
8.《霓虹恶魔》,2015由曾经执导《亡命驾驶》的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拍摄,艾丽·范宁饰演一名从乡下到好莱坞发展模特事业的16岁少女,与由超模阿比·丽等人饰演的模特和化妆师结识。
这部关于女体崇拜的电影堪称史上最时髦的离经叛道电影,而重点在于贯穿全片的病态「美」学,强调美丽是唯一的货币,艾丽·范宁也从一位天真的美少女黑化成一个为自己的绝对美丽而自负的女子。
最后被那些嫉妒她容颜的女子杀害并分食,她们甚至用她的血洗澡,呼应着17世纪匈牙利王国女伯爵伊丽莎白·巴托里喝少女鲜血,用血洗澡的传说。
《霓虹恶魔》触及时尚圈中对于何谓「美」的病态,如过了年纪就会被淘汰、整容(「没有人喜欢自己的样子」)、潜规则等,以及奠基在欲望之上的嫉妒、愤怒与疯狂,呈现当代社会中对于女体的病态崇拜,而本片也因为其中的jian尸情节以及荒唐的剧情走向,被认为是当年最让人不适的电影。
▲(左起)要角艾丽·范宁与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9.《此房是我造》,2018由曾经执导《撒旦的情与欲》与《女性瘾者》系列等争议电影的拉斯·冯·提尔拍摄,《此房是我造》描述一名高智商强迫症杀人魔不断在无差别杀人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踏入地狱的故事。
摆脱一般电影的恶有恶报道德脉络,片中杀人魔从来没有因为杀人得到报应,反而沉浸在哲学思辨中,将自己的所作所为认知为艺术,被害者如同生来被宰杀的肉块。
电影中有非常多超级残忍的描绘,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据说观众也是成批逃走。被影评喻为「不该被拍出来的电影」、「一个半小时的地狱」等。
这部引用但丁《神曲》的电影是人类欲望与恶的绝对美化,也是对道德与宗教的刻意亵渎。
「有些人声称我们想象出来的暴行,其实是呼应在我们文明社会中无法满足的深层欲望,因此只能通过艺术宣泄出来」,我们会认同为恶的人得到惩罚报应,而为了艺术为恶的人呢?
或者像导演拉斯·冯·提尔这样总用艺术(电影)为「恶」的人呢?《此房是我造》到底应不应该被拍出来,值得深思。
▲《此房是我造》引用了但丁《神曲》,但被评为「不该被拍出来的电影」。
写在最后,性、Du、暴力如果性是一种欲望,那它不该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如果性结合了暴力,那它就是恶行。
如果Du是一种欲望,是否存在适量与过量的道德差异?
如果暴力是一种欲望,是否就有被宣泄的权利?
离经叛道电影是我们欲望的代行者,也是社会价值的破坏者,骚动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层欲望,滋养着生于道德之前的恶性高潮。
艾丽·范宁猜火车此房是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