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朵梅花和23朵白玉兰齐绽放,让“黄金年代”永不落幕

时间:2021-05-15 18:32:11阅读:4285

  

  “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名剧系列展演昨落下帷幕。图为经典版《红楼梦》剧照。 (宥恩摄)

  六天演出、四台剧目、两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随着经典版《红楼梦》曲终,“艺起前行”之“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昨晚在上海大剧院落下帷幕。六朵“梅花”和23朵“白玉兰”一齐绽放,成就近10年来申城越剧舞台难得一见的锦绣风景。

  而这繁盛景象的背后,是上海越剧院长期以来对剧目传承发展和人才梯队培养的探索和关注。正如院长梁弘钧所说,随着上海“一团一策”改革深化推进,不断为传统戏曲“双创”赋能;上海戏曲工作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心里“鼓足了劲”,只有让经典与新作并行在舞台上鲜活奔腾,才算是不负观众,不负时代。

  师徒合演,最高任务就是把经典传承好

  作为系列演出的压轴剧目,经典版《红楼梦》可谓在戏迷的关切下“千呼万唤始出来”。钱惠丽、单仰萍两位梅花奖、文华奖演员带来的经典唱段“宝玉哭灵” “黛玉焚稿”表演细腻传神、唱腔韵味醇厚,充分展现出中生代艺术家扎实的功力。而青年一代则以“青春洋溢”取胜,王婉娜、忻雅琴的“宝黛”组合自然流畅、配合愈发默契,“宝黛初见”是一眼千年令人怦然心动,“读西厢”中的小儿女情态又让人不禁莞尔。

  1958年,越剧《红楼梦》在上海共舞台首演,首轮54场演出场场爆满,集结了彼时越剧界的“全明星班底”,由徐玉兰与王文娟分饰贾宝玉与林黛玉。此次呈现的经典版《红楼梦》忠实传承了徐玉兰、王文娟两位宗师的菁华。

  “观众都说宝玉已经长在了我的身体里,但我每每演出《红楼梦》都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不敢有任何懈怠。”钱惠丽对记者说道。虽只在最后两场登台,但上半场钱惠丽也会在侧幕跟着从头唱到尾,因为“观众的眼睛尖得很,要把前面的气场接过来”。而此番师徒合演,钱惠丽认为这是传承经典最好的方式。“演员总有一天会告别舞台,当年徐老师亲手指点我,如今我的最高任务就是把戏教好。”

  前一晚,钱惠丽刚在《甄嬛》中饰演皇帝玄凌,两场戏无缝衔接,如何在这两个差别极大的角色中切换频道?钱惠丽的秘诀是让自己沉浸在剧情氛围中。“演玄凌前,我就不断循环播放《甄嬛》的唱腔、音乐;演完《甄嬛》,晚上立马换成《红楼梦》的录音。”她说。

  经典、新戏轮番上演,优质戏曲舞台不怕没有观众

  戏曲演出还有没有市场?“越·聚黄金一代”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越剧观众“喜新不厌旧”,只要有好作品,传统戏曲不缺拥趸。系列演出的剧目中,上越看家戏《红楼梦》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凭借经典醇厚的魅力再一次打动人心,而相对“年轻”的新编剧目《家》《甄嬛》则常演常新,吸引了一批新观众走入剧场。

  《家》中,越剧名家赵志刚时隔14年后“回家”,“初代”梅表姐、大表哥和三少爷同台引发怀旧热潮;《梁祝》里,“袁范”组合——章瑞虹、方亚芬实现首度全剧合作,两人搭档合作再现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一段传奇;紧跟潮流创作应运而生的《甄嬛》剧情扣人心弦,让观众走出剧场后仍意犹未尽;经典版《红楼梦》虽近年来较少亮相舞台,但师徒组合蕴含的传承深意让人看见越剧生生不息的活力。

  台上薪火相传、台下热情如火,戏演罢然而人未散。除了经典旋律的余音绕梁,此次演出也留给人们悠长回味,这把在严寒冬日里点燃的“火”让观众看到了越剧在当下的风采。无论是演员还是剧目,新老不断交替更迭,“黄金年代”方能永不落幕。(记者 王筱丽)

标签: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