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安绮】“谷雨秧芽动,楝风花信来。”4月20日,伴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一场令人惊喜的谷雨主题音乐会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中。环球文化频道邀请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著名胡琴演奏家唐峰引领我们用民乐的方式打开谷雨节气,也在节气时序中体验民族音乐之美。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宋词中有一句:“谷雨收寒,茶烟飏晓,又是牡丹时候”,说的正是谷雨节气天气晴暖,有采摘茶叶喝“谷雨茶”,赏“谷雨花”也就是牡丹花的习俗。古时还有“走谷雨”的风俗,人们在谷雨这天走村串亲或到野外走一圈,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唐峰还记得自己的祖母曾开玩笑地说道:“走谷雨呀,就是大家找了一个出门游玩的理由。”——原来,谷雨这个节气所带来的快乐,正是给了人们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谷雨, 蕴涵着“雨生百谷”之意。在唐峰的眼中,谷雨的雨,是春天里的“好雨知时节”,更是丝竹琴弦上跃动着的无尽希望和生机勃勃。“琵琶、二胡、笛子、古筝都是大家熟悉的传统民族乐器。”唐峰说,音乐的欣赏很具有主观性,与人的心境息息相关,但是“民乐,无论你学过或没学过,只要你生长在这块土地上,你一定是听过,它其实早已溶入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了。”
受访嘉宾·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著名胡琴演奏家 唐峰环球网文化频道:用民乐的方式表现二十四节气,这个创意从何而来?
唐峰:2020年,中央民族乐团创排了《天地永乐·中国节》主题视听音乐会,让民乐以“音画交融”的方式演绎中华传统节日。我们以时间为轴,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的传统节日,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用咱们的传统民族音乐来传达节日文化的意象和内涵。
今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创意,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也为我们构思新一年民乐普及推广工作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中国节气文化如此丰富,十分贴近生活,但很多人可能对于节气时令的文化内涵了解得没有那么深入。我们希望跟随传统节气的步伐,用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乐器来表现节气,也用二十四节气作为一条线索,为大家串起全年的民族音乐体验,通过12场彰显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与底蕴的分享会,展现节气的文化韵味,阐释节气的音乐气息。
环球网文化频道:如何正确地用民乐的方式打开谷雨节气?
唐峰:二十四节气的内容非常丰富,也十分具象。如同中国的传统绘画一样,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写意的,更多地是情感的表达,所以在聆听乐曲时,需要调动听众的一些想象力。
其实,我国现存的直接以节气为主题的民族音乐作品数量并不多,所以在策划这一系列音乐会在选曲方面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当我们把节气的外延拓宽,就会发现表现春、夏、秋、冬这四时主题的传统名曲其实有很多。以谷雨节气为例,谷雨作为春天的一个节气,我们首先就要抓住“春天”这个关键词。
谷雨,蕴涵着“雨生百谷”之意。我印象中的谷雨,是播种,是生命的成长,万物生长的时节,这带给人们一种希望。谷雨的雨,是春天的“好雨知时节”,民族音乐中有很多乐器的音色,就特别适合表现春雨绵绵的意境。
环球网文化频道:民族乐器中有哪些能够很好地表现谷雨节气的情景?
唐峰:每种乐器都有自己描情绘景的方式。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们特别选取了一首由青年作曲家金帆创作的《谷雨》,可以说是近年来新创作品中较好地表达谷雨节气意向的曲目。这首曲目通过琵琶与笛子的对话,以拟人化、拟物化的音乐表达方式,通过泛音、和声色彩上的丰富变化,还加入了一些电声的元素,描绘春雨滋润下作物茁壮成长的微观世界。
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一件乐器实物,出土于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7800到9000年。到周朝,中国就有了八音的概念,足以见得中国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
除了固有乐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在民族音乐领域也有很好的体现,以琵琶为例,它本不是先秦固有的乐器,而是在四世纪传入中国的,经南北朝至唐朝,这一外来乐器一跃成为首乐,留下了诸如《春江花月夜》等在内的名曲。
琵琶,在我心目中是描绘春雨最贴切的一件乐器。琵琶绝妙的“轮指”技法,有着极强的表现力,所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很容易就可以带领观众走进绵绵细雨的意境。
我建议大家听音乐时,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那种感觉好像我们在看纪录片,在微观世界里花苞缓缓开放,晶莹剔透的雨滴慢慢落下。听音乐的时候,有时需要我们去想象,有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需感受音乐带给你的感觉,随心而动。
“民族音乐‘艺’起来”谷雨节气主题民族音乐分享会上,胡琴演奏家唐峰现场表演(摄影/房潇)环球网文化频道:您是著名的胡琴演奏家,二胡可以表现谷雨春色吗?
唐峰:二胡一听它的名字就知道是从古代西域传来的乐器,经过千年的融合、演进、发展,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二胡是一件特别拟人化的乐器,它的声音和我们人唱歌的声音非常的相似,它的演奏方法和音色使得其特别善于表现人的思绪与情感。
二胡独奏《江南春色》就是一首特别有江南味道的曲目,它以浙江民间小调《知心客》为素材,旋律如诗歌般缓缓流淌,音乐一起就把我们带到了江南的春天,仿佛闭上眼就能看到水乡的小桥流水,青青杨柳轻拂湖面,风光秀丽,赏心悦目。
环球网文化频道:还有哪些乐器可以展现有地域特色的谷雨春景?
唐峰:琵琶、二胡、笛子、古筝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尤其是古筝,它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汉民族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
有一首《雪山春晓》乐曲风格非常独特,是用古筝来表现西藏高原雪山的春日情景。乐曲以琴弦上细微的滑动,非常细腻地表现雪山积雪慢慢化水的景象,如流水般的旋律给人们打开了想象的空间和画面。其中,还有一段民歌风味的欢快曲调,表现出藏族人民跳长袖舞时的热烈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现如今,古筝可以说是中国普及度最高的一种民族乐器。因为它入门比较简单,只要调好音,你去拨动一根琴弦,就能发出非常动听的声音。这也使得古筝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最接地气的民族乐器。
环球网文化频道:谷雨节气音乐会上的演出曲目还有哪些特点?
唐峰:谷雨音乐会的曲目,主要选择了在传统民族音乐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作品,我们也起用了十余位青年演奏家,相信他们在演绎曲目的过程中,也会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表演,给这些乐曲带去不同的色彩。
比如柳琴独奏《春到沂河》,用别具山东风味的旋律描绘沂河两岸的春光明媚、流水潺潺,展现田间劳动人民对丰收的美好期盼。这首曲子最初名叫《沂河两岸稻花香》,包括这首曲目在内,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二胡独奏《喜看麦田千层浪》等一大批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都是当时音乐家们从劳动采风中得到灵感创作而成的。
对于现在年轻的演奏家来说,很难亲身感受这些曲目最初创作时的那种情景,但当他们演奏时,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融入演奏中,再加入新的演奏技巧,对乐曲旋律的走向、和声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通过这些“二度创作”,同样的乐曲能够带给听众与过去全然不同的音乐感受,也展现出了属于演奏者自己的时代风格。同时也希望让年轻的演奏家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民乐。
中央民族乐团带来“民族音乐'艺'起来”谷雨节气专场音乐会(摄影/房潇)环球网文化频道:打造二十四节气音乐会的最大心愿是?
唐峰:近年来,国潮、国风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国乐。去年,中央民族乐团与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遴选出首批十家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就是其中之一。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民族音乐“艺”起来分享会这个全新的系列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和主题,作出了非常好的探索和尝试。
中央民族乐团作为国家直属文艺院团希望能够发挥自身在艺术方面的优势,牵手普及推广中心,在创意策划、曲目选择、导赏演绎等方面全力支持这一系列活动,培养观众“每逢节气、必听民乐”的艺术观赏习惯。
在我看来,音乐是有一定门槛的,我们全力支持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的建设、倾力协助海淀区文化馆民族音乐相关普及推广项目,就是希望能够不断降低民乐所谓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民乐、爱上民乐、享受民乐。
环球网文化频道:二十四节气的民族音乐在未来会如何发展?
唐峰: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底蕴丰厚,56个民族都拥有各自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近年来,很多省份、城市也在探索尝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2016年,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国人为之振奋。
当我们开始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策划系列演出时,却发现,相关主题的民族音乐作品并不多,而新创作品也极为有限,这也为我们今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方向。下一步,我们可以着手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二十四节气气质、表达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就像大家一听到《春节序曲》,就能够立刻联想到喜庆祥和的春节一样,希望我们也能够创作出音乐一起就能够让人们联想到某个节气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民乐音乐会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