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艺术是传统的曲艺艺术,其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艺术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陋习,尤其是在师徒传承方面,有一些人为了拜师而拜师,甚至于拜已故的相声名家为师,这种行为又真的正确吗?
侯耀文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其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他的表演生动幽默、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在艺术表演上有较高的造诣。
然而侯耀文先生的恩师是赵佩茹先生,只不过这次拜师是在赵先生故去之后,是李伯祥先生带拉师弟。
马志明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为“马氏相声”的第三代传人,深得“马氏相声”的真髓,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艺术风格。
然而马志明也是朱阔泉先生弟子,这次拜师也是在朱阔泉先生离世后,是侯宝林大师代拉师弟。
其实这二位艺术家艺术精湛,但是这次拜师对于艺术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更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名分,因为他们并没有跟师父学到艺术。
我认为,这种拜师方式其实就是一种陋习,很多人看重辈分却忽略艺术。就在近两年,相声界这种陋习也被带入了京剧界。
李嘉存著名的相声演员,师承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
然而李嘉存后来也是拜在了京剧大师袁世海的门下,这次拜师也是在袁世海大师离世后。
郭德纲著名的相声演员,师承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
郭德纲酷爱京剧艺术,后来也是拜在了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赵麟童门下,而拜师仪式也是在赵先生离世后。
我想说的是,既然这二位喜欢京剧艺术,也不是专业的京剧演员,为什么非要在这二位名家离世后举办拜师仪式,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相声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