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集,为什么会成为网剧主流?

时间:2022-05-17 20:02:44阅读:1667

有没有发现,前几年大热的短剧,又变长了?

2020年初,一部12集的《我是余欢水》,让市场看到了短剧的魅力。高密度的戏点,爽感十足;凤头猪肚豹尾的剧情铺设,引人入胜。同年夏秋,爱奇艺“迷雾剧场”的两部悬疑剧《隐秘的角落》《沉迷的真相》大火,将短剧赛道跑通。

在2021年,迷雾剧场的悬疑剧仍以12集短剧为主打,但在内容上出现了“悬疑+”的新方向,如《八角亭谜雾》嫁接了家庭伦理,《谁是凶手》纳入心理问题。而其他平台的短剧,也在尝试体裁创新。比如,在单集时长上做出调整,不再以45分钟一集为标准。12集的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单集时长在一小时左右,而《突如其来的假期》的单集时长则稳定在30分钟。

来到2022年,虽然12集的短剧如《了不起的D小姐》《淘金》等仍在推出,但却并未出现黑马作品。Q1黑马网剧的体量,大多维持在20-24集之间,如《一闪一闪亮星星》《猎罪图鉴》等。

无独有偶,最近播出的《风起陇西》《对决》《拆案2》《救了一万次的你》等剧,也均是24集的体量。24集,是否已经成为网剧体量的新风向?如果是的话,又是为何?

创作需要空间

从剧本到影像,影视剧呈现的故事,历经三重“翻译”而来。第一重,是编剧将各类故事翻译成符合影视创作的剧本文字;第二重,是导演将编剧的文字翻译成影像素材;第三重,是剪辑师将素材翻译成带有情感、逻辑的影视作品。

对于编剧来说,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成文字,需要足够的创作空间。网剧《重生之门》的总制片人张为为说,对于编剧而言,写七八集的剧本和写十几二十集的剧本,花费的心力差不多。与其写短故事草草播完,不如再精雕细琢地充盈故事线,让剧作更饱满生动。

对于集数的顾虑,大多出现在确定剧集类型的阶段。如《人世间》一类的年代大剧,它需要对中国几十年的社会风貌做出还原,势必不会是短剧的体量,否则根本呈现不出社会的变迁。

而悬疑网剧则有所不同,悬疑剧有两个很重要的点:逻辑和漏洞。现阶段的悬疑剧,多以主人公的故事为主线,另由几个小案子串联而成。如何让小案子和主人公产生合逻辑的联系,同时还要规避单个案子的漏洞,这对于编剧而言并不轻松。阵线一拉长,就可能在平衡各个故事中顾此失彼。

网剧基本盘是悬疑剧、甜宠剧,受众群体偏年轻化,加上短视频的冲击,观众愿意分配给长视频的时间也在走低。所以能否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就很重要。比如《开端》前两集的集中炸车和时间循环,让观众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心,愿意去跟着剧情一探究竟。网剧不同于电视剧有文火慢烹的优势,猛火快炒更能贴近网剧观众群。

在剧本定稿后,就是导演的创作阶段。对于导演而言,集数和时长并不是其工作的要点,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把剧本拍得鲜活生动。但如果篇幅过长,肯定会陷入一段时间的疲劳期。

而导演口中“取舍”的工作,就落到了第三重创作者——剪辑师的身上。如何精准地筛选每一条素材、适当地借用镜头,是剪辑师们的日常。

在集数方面,剪辑师会综合参考导演、制片方、平台三方面的意见,同时根据自己对于剧作的直觉进行判断。比如热播剧《救了一万次的你》第一版定剪是28集,但在综合考量各方意见后,选择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时间循环”剧情来抓住观众,剪辑师进一步缩减剧情后,才有了观众如今看到的24集版本。

对于创作者而言,创作空间和自由度很重要,它并非死板的流水线工作,而是需要时刻保持创作敏感度的脑力工作。所以在集数上,不论哪方创作者,都是以作品的完成度为先,24集左右目前来看是创作专注力、叙事强度、完整度,以及观众耐受力的上佳交汇点。

制作需要降本增效

影视作品从筹备到播出,也是不断“闯关”的过程,制片人作为团队的大管家、智囊团,肩负重任。

对于集数的确定,制片人的敏感度,是要高于创作团队的。他们既要平衡好内容需求,也要把握住流程因素,对于网剧而言,24集的体量也是制片人在不断摸索中得出的优解答案。

2019年,广电总局为遏制电视剧注水,出台新规:一部电视剧集数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

剧集注水问题,是前几年影视剧赛道的重灾区。支线被不断扩充、原本不相干的角色被强塞进主线故事……这才有了主管部门的出手治理。

所以在2020年,出现了不少如《我是余欢水》《十日游戏》等短剧,12集的短剧在初期确实吸引不少观众入局,但观众愿意买单的终究还是好内容,刻意求短,把故事讲得虎头蛇尾,并不能让观众持续跟随。以《我是余欢水》为例,该剧在开播初期凭优质演技、接地气的故事圈住了观众。但后期剧情却出现了崩坏,一句无关紧要的台词更是引发轩然大波。

后来,行业内尝试增加集数,比如2021年的《谁是凶手》和《云南虫谷》都采用了16集的体量。集数更宽松,更适合创作,也更能匹配观众的追剧需求。

回溯二十年前的优秀剧集如《和平年代》《橘子红了》等,都是二十多集的体量,如今24集体量的出现,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回归。

利益创收需要时间

对于平台而言,网剧24集的体量也是经验累积和多方洽谈的结果。首先,便是制片成本的问题。某平台剧集工作室的制片人表示,短剧集数的拉长,是综合考量“单集成本”和“资金回笼”关系后的结果。

打个比方,一部剧平台投资1200万,如果拍成了12集的网剧,就意味着每集的制片成本为100万;倘若拍成24集的网剧,单集成本则是50万。在降本增效的时代,篇幅也是关键的参数。

而“资金回笼”则体现在剧集的播出阶段。按照平台对网剧的排播习惯,基本以“一周播六集”的节奏进行更新,如此12集的网剧开播两周即收官,而24集的剧则可以播上一个月。对于以会员费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平台而言,24集的会员拉新时效明显高于12集。

其次,排播24集的剧集也更能稳定会员的留存率。网剧经常能跑出爆款黑马剧,一旦出圈就意味着一次大规模的会员增长。24集的黑马剧跨月排播,会有效放大会员留存。

再者,24集的体量也能在广告招商方面给平台带来更多的收益。集数越多,广告商能投放的时间就越长、吸引入局投放的广告商也越多,平台的广告收入自然就越多。

以最近播出的古装剧《风起陇西》为例,该剧共计24集,共有8家广告商参与贴片、中插等广告位的投放。这个招商数量明显超过12集短剧的招商平均数。

而在时长方面,金典有机奶投放了《风起陇西》的前10集,未可卫生巾则投放了该剧的11-20集。而对12集的短剧,广告商大多只选择投放全剧的3集最多4集。所以对于平台而言,综合考量,24集的定量是不错的选择。

自新规出台后,针对网络短剧的体量摸索了两年,就目前来看,24集的体量于创作者、制片方、平台而言,都是最合适的选择。不出意外,24集的剧作在未来,只会多不会少。

【文/弈辰】

我是余欢水翻译风起陇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