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影迷来说,王家卫这三个字就像重庆小面一样,代表着一种味道,能挑动你的情绪。《花样年华》是他最耐看的片子,讲了两个人之间的暧昧。王是上海人,能把气氛烘托得十分好,这与他个人经历有关。他从小跟着妈妈,妈妈喜欢打牌,带他去看老电影,爸爸开夜总会,所以他对上海特别有感觉。这种感觉,华人电影里只有王家卫有。影片中的色彩、光线、女人的旗袍、音乐、台词都是艳丽的、浮华的,充满了殖民地气息的,连那种对前途的茫然都与张爱玲如出一辙,怪不得王家卫说,《花样年华》就是我的《半生缘》。
影片中有两个人始终未露面,苏丽珍的丈夫,周慕云的太太。苏丈夫年轻有为经常出差,周太太年轻貌美在酒店上班。影片中处处暗示,在苏与周频频碰面的同时,另外的两个人也一样。于是,情愫暗生。苏每天穿着精致的旗袍到楼下买面,身姿绰约,神情落寞。周每天在小面摊上吃云吞,慢条斯理,眼神寂寥。这是两个人的独自等待。他们在狭长的走廊里擦肩而过,沉闷压抑的大提琴声恰到好处地响起。
电影中台词很少,镜头就是语言。金庸讲: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王家卫也大类于此。很多人吐槽王家卫拍戏没剧本,王家卫不无得意地说:我自己就是剧本。有一次他让演员翻译I love you,演员翻译成我爱你。王家卫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讲呢,应该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也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
王家卫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