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索》线上开播,大制作却成反面教材,论科幻片严谨度问题

时间:2022-05-30 13:11:39阅读:3510

星际探索》是詹姆斯格雷导演,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一部太空科幻片,目前这部电影已经在国内的各个视频平台上映。作为一部制作成本高达8750万美金的大制作,又是名导演加名主角的黄金组合,上映之前备受期待。

然而电影上映后口碑大跌,票房也上不去,用一个非常俗气的词形容这部电影,就是“扑街”了。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可怜的6.8,完全配不上这样的大制作,这部电影到底怎么了?

其实这部电影踩了所有失败的科幻片最容易踩的坑,科学严谨度出了问题:世界观与时间发展脱节!

作为一部科幻片,格雷还是找来了NASA和SpaceX的专家做技术支持

这电影几乎被科幻迷吐槽得体无完肤,但是导演格雷并不是一点功课都没做的,电影还是找来了航天专家做技术支持,但是为什么还是踩坑了呢?

这个锅还是得导演背!

从之前格雷接受访问的资料里看来,他犯了一个非常核心的技术性问题,他把航天专家给他的一些现在的科学信息,用在了未来的世界里。

举两个例子:

1、比如在电影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罗伊要去火星,需要去月球乘坐飞船

这里导演是咨询过专家的,据说是因为月球的引力比较小,从月球轨道起飞,比较节省资源,不需要用大火箭。

然而格雷忘了一件事情,当世界发展到了那个阶段,人们可以去月球进行商务旅行,在月球建立殖民地,在火星地下也有基地的时代,我们的飞船居然还是火箭?而且是和现代几乎无差别的火箭?

按照那个时代,但凡有点想象力,都知道我们完全有能力直接做远距离的星际旅行,而不是如此的艰难。

2、再比如火星的基地为什么在地下?

据说是专家指出,火星的地下存在熔岩隧道,可以成为现成的居所。

估计这个专家是SpaceX的,因为之前该公司就提出过在火星建立人类居所,必须在火星上挖掘地下隧道。而对于在火星建立人类城市的初期,在地下居住是比较集中的共识,因为在火星上建立大型居住空间的代价太大。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缺乏时间的发展性,如果星际旅行已经成为常态,在月球都已经建立殖民地,那么把今天的科学猜想用上去,就显得过时。

对比一下经典科幻片《星际穿越

其实《星际穿越》里的世界也被吐槽的不少,特别是穿越黑洞的一幕,广受争议。但是这部电影同样为了里面的科学性找来了专家做顾问,后来那位顾问还得了诺贝尔奖,不过这个是题外话。

同样是科学顾问,有什么不一样呢?《星际穿越》找来的是物理学的顶尖科学家,顾问的是对未知领域的可能性的思考,而不是问他月球上的地心引力有多大之类的无脑问题。

这就是两部影片在这个问题上最核心的差异。

好的科幻片所营造的世界观,必须要和设定的时间相匹配,这是一部合格的科幻片最基本的要求!而《星际探索》恰恰踩了这个坑。

除了用现代的眼光看未来的变化,格雷还忽略了很多基本的常识

1、地球和海王星的距离超过4光时,而罗伊从火星只飞了79天就到达

人类曾经对海王星进行过一次探索,结果那个探索器飞了12年才到达目的地。而罗伊坐着火箭,只花了79天就到达了海王星,匪夷所思。

一般来说在电影里,人类进行长途星际旅行都有两种手段,要不就是穿越虫洞,要不就是进行休眠旅行,比如电影《太空旅客》,要不然到达目的地人就已经老了。再或者就是基因医学成功让人长生不老也都是合理的。

但是《星际探索》处理得非常简单粗暴,一飞就到。按照这个速度,意味着火箭的速度达到了160万公里/小时,人都散架了,就算不散架,这个速度要是被一块小石头打中,也完蛋了。

2、结局的时候罗伊依靠核弹爆炸的推力回到地球,想象力又过了

这个设定实在有点好笑,罗伊最后是从海王星被一个核弹炸屁股,被弹回地球的,这么远的距离,如果弹歪了一度,不知道罗伊去了哪里。

至于飞船的坚固程度就更不用说了,这一幕的设定导演的想象力忽然又有了,但是又太过了。

其实《星际穿越》是一部文艺片

最初以为《星际穿越》是科幻片,后来看着看着发现是典型的美国英雄片,一个人拯救世界,再看着看着发现气氛压抑,其实这是一部文艺片。

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观众的描述,都是看睡着了。如果你抱着看商业片的心思来看这部电影,睡着是一种常态。因为这根本不是商业片,就是一部披着科幻片外表的文艺片。

电影其实讲述了一个特别特别简单的故事,罗伊小时候,父亲去太空寻找外星生命,从此一去不复返。20多年后,地球收到了罗伊父亲的信息,发现他没死,但是他切断了飞船上的部分生命维持系统,杀死了其他船员,一个人继续任务。地球受到毁灭性的“电涌”来自于罗伊父亲的飞船。后来罗伊劫持飞船去到了海王星找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最终选择了葬身太空,罗伊则回到地球,想起了要珍惜眼前人。

罗伊从小没有父亲,父亲为了人类探索探空奉献了一切。罗伊成为了一个军人,但是为人冷漠,冷漠的背后藏着一种无法发泄的愤怒。

而罗伊的父亲,为了太空事业奉献了一切,最终并没有找到所谓的外星生命,世界上其实只有你和我,没有外星人。为了这个让人沮丧的结果,他抛妻弃子,独自一人走向星空,所以最后可以回地球的时候他放弃了。他的生命早就已经和任务连为一体,他已经没法再回到正常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自己在太空中做最后的无止境的漫游。

但是坦率地说,如果把这部电影作为一部文艺片来看,似乎深度又相当有限,很多东西都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的挖掘。

对于外星社会的一些思考,还是没有摆脱现有的意识惯性

在月球上,我们有看到了三个字“殖民地”,殖民地是战争年代的产物,带有被剥夺的意味,已经过时了。

可以想像未来如果人类真的开启太空移民计划,难道又会重复历史吗?个人觉得不会,因为世界已经不是那样的了。

打个比方,A国家和B国家在月球上占领了一片土地,他们会因为月球上的土地争夺开战吗?显然很难打起来,因为地球的大本营还在,如果月球上打起来,地球上估计也得开战,这是不符合利益选择的,所以最终会以协商的形式解决问题。

所以如果真的有人类的月球基地,应该不是那个样子的。在电影里无论是月球基地还是火星基地,感觉就像人类旧社会的样子,完全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观。

至于月球海盗的设定更是觉得有点可笑,几辆月球车的较量像玩的一样,关键是也不知道他们想打劫什么,另外这些劫匪难道有自己建立月球基地的能力?

国内的科幻片之路才刚刚开始,一定要引以为戒

流浪地球》拉开了中国的科幻电影的大幕,然而后续跟进的电影屈指可数。后来出了一部争议很大的电影作品《上海堡垒》,其实就是踩了《星际探索》几乎一样的坑。

《上海堡垒》里的未来世界,更像日本漫画里的未来世界,那些商业写字楼和现在几乎一样,士兵带着几个无人机就成了未来战士,从科幻片的角度,简直儿戏,甚至有很多观众表示看到了奥特曼的即视感,坦率地说里面的战斗机真的挺像。

结语

《星际探索》其实剧本内核还是很有看头的,完全可以做成科幻大片,可惜格雷没有做到。作为一部科幻片,电影的严谨度不足,作为一部文艺片,电影的深度又不足,两头不着边,遭遇滑铁卢不奇怪。

科幻片其实是一个很特别的电影类别,对未来世界的世界观的构建还是有要求的,至少要保持基本的一致性。所以科幻片是需要被敬畏的,如果随便套上科幻的外套,却不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影片失败几乎就会成为定数。

电影星际探索

标签:星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