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树先生》,王宝强的演技固然不错,但真不想再有树先生

时间:2022-06-04 13:10:31阅读:2698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Hello!树先生》到底说什么,为此我专门又去回刷了一遍,没想到感觉和当年一样,其实有点排斥。

如果你去看非常多的关于这部影片的影评,一个个都是故作高深,各种大神级神解析比比皆是。但是坦率的说,对我个人而言并没有太多的共鸣,或许生长的背景不同,我真的不想再有更多的树先生,有些时代错误我们无法再回到过去去纠正,那就阳光地面向未来。

回到这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树先生的故事,树的哥哥在80年代被怀疑流氓罪,被父亲吊打不小心勒死了,后来父亲也过世了。但是父亲打死哥哥和把哥哥火化的一幕对于树来说是无法磨灭的回忆,也导致了父亲和哥哥经常会出现在他的幻觉里。

所以树一开始就有点精神分裂,但是还不严重,树在这个小镇里经历了工伤失业、被村霸霸凌、到城里打工、相亲、结婚等一系列的生活片段,在一次和弟弟的矛盾冲突后,树的精神压力直接到了最高值,在新婚之夜,树疯了。

看一个作品,有时候化繁为简可能头脑会更清晰,过度零碎化,反而很难去看清楚影片的全貌。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只需要把新婚之夜作为一个分界点即可,新婚之夜之前,和结婚以后,就是树的两个疯狂的世界。

新婚之夜以前,树虽然有精神分裂但是还是正常人,却到处遭受欺凌

树的父亲能把自己的儿子勒死,能看出来是个狠人,对树自然也不会客气。有这样一个极度强势的父亲也造就了树的性格:胆小、怕事、懦弱。树的样子就是那种典型的人见人欺的样子,被人欺负了也不敢说啥。

树原本是汽车修理工,本来是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挺好。但是就是因为一次工伤意外,修车厂用2000块就打发了他。这个时候树的反应是非常典型的逆来顺受,他不知道什么叫工伤意外,也不知道自己的雇主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是不懂法,二是性格懦弱,这些都让他有苦不敢言。

二猪开厂直接站了树家里的地,树也是一句都不敢说,直到在婚礼上借着酒胆才敢说,结果最后还给别人跪了。

村里的人看似对树都是非常热情,但是热情的背后却是赤裸裸的歧视和看不起。而让树最在意的其实是弟弟对自己的眼光,也是一副看不起的眼神。

新婚前夜,树和弟弟发生争执,开始精神失常,人生却短暂地走向了巅峰

树是希望弟弟借到一辆皇冠做他的结婚婚车,结果弟弟开来了一辆帕萨特,树觉得没面子,弟弟觉得这个人啥能耐都没有还各种要求,两个人扭打了起来。

打完这一架,树彻底疯了,父亲和哥哥的幻觉频频出现。他基本是全程被硬拉着完成了婚礼,即使到了洞房之夜,树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他的父亲和哥哥。他的妻子张小梅应该最后发现了他精神失常,所以最后哭泣了。

随后发生了矿难,被树认为长得很像哥哥的小庄死了,这也彻底让树疯狂了。张小梅走了,树因为准确预言了停水的事情被当成了大仙。

这一幕看起来很荒诞,但是其实很真实,本来迷信之事就是荒诞的。疯了的树成了一时的大仙,二猪来找他指点迷津,还给他跪了,矿业的老总来找他选日子,他还就跟电影开头说的那样去剪彩了。但是剪完彩以后,他叫矿业老板去月球开矿,估计那时候开始,他的巅峰也结束了,人们最终还是会发现他是真疯了。

有人说这一段都是树的幻想,我觉得这种东西见仁见智,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我更愿意理解为电影使用一种荒诞的手法,对比了两个荒诞的价值观:

树还正常的时候,受尽欺凌,人生不得志,懦弱,弱势群体的经典。

树疯了以后,被捧为大仙,机缘巧合下报了欺凌之仇,又被邀请给矿业剪彩。

这是对那个时代赤裸裸的讽刺,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弱势群体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个时代,该说再见了

其实看完这部影片,观众普遍的反应都是很压抑,我也一样。其实我个人很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影片,总是带我们去追溯那个特殊的年代,其实真的已经够深刻了,再多说已无益。

有人说每一条村的村口都有一位树先生,还有人说80年代有很多的树先生,我觉得这些提法都可以,但是并没有意义。因为树并不需要我们去可怜他,也不需要我们去理解他,他需要的其实是改变命运,那个时代做不到,现在可以。

其实电影里有很多的社会现实问题还是一样存在,但是表现的形式早已不同,大部分的现实世界已经不是那个样子了。我们的观众也越来越年轻,你如果让00后去看这样的影片,估计不会有任何的共鸣,因为那根本不是他们所处的世界。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看更接近于当下的东西,过去的终将过去,过去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未来可以。

树先生有没有可能走出另外的人生?

对于树,可能会有两个角度的评价,一个是主流评价,大家会给树找一堆行为合理性的理由。父亲的高压父权、底层人物的备受欺凌、人生没有多大的选择、除了卑微还是卑微。

但是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呢,树先生可以不可以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呢?

从树的角度:树目睹了哥哥的惨剧可不可以接受心理治疗呢?做修车师傅可不可以积极进取呢?面对欺凌可不可以去反抗呢?进城可不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呢?树可不可以帮忙经营张小梅家里的按摩店呢?可能还有很多假设,只需要有一个选择题他选择了积极面,他的人生可能就改变了。

从社会的角度,母亲和弟弟可不可以对树多一点关心呢?村民对树的态度可不可以真诚一些呢?我们的社会对弱势群体能不能不戴有色眼镜呢?

其实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已经在朝这个方向优化,树先生也越来越少了。

同样描写社会底层的时代变迁,能不能参考一下《绿皮书

《绿皮书》的内核其实是讲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准确的描述可能是“准奴隶”阶层的黑人的生活状态的改变,从最初的严重歧视,到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通过白人托尼和黑人演奏家唐的南下巡回演奏,用一个轻松愉快的角度去反应了那个时代中的赤裸裸的歧视问题,很深刻,但是看电影不会觉得很压抑,相反最后的结局充满了温暖,而这种温暖一点都不廉价。

而我们现在的很多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在拍摄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都是只会压抑地甚至故弄玄虚的还原那个时代,但是没有后续的演变,似乎树疯了,故事就结束了。让人感觉就像看了一个极端事件的纪录片,仅此而已,对于社会来说它的意义是什么?

结语

总体来说对于这部电影,我认同王宝强的演技,但是对于这部影片,就个人而言持保留意见,似乎并没有大家所吹捧的那么好。我会把它归类为同质化的抑郁型现实主义文艺片,实在让年轻一代很难找到共鸣。还是那句话,和那个时代该说再见了,和树先生也该说再见了。

王宝强电影hello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