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刘亦菲可以,但别网暴其它女明星

时间:2022-06-07 13:16:21阅读:4000

摆烂多时的内娱,被《梦华录》盘活了。

「天仙」刘亦菲,时隔16年回归古偶。

让受够了磨皮滤镜的观众,感受到久违的美颜暴击。

从颜值到人设再到演技,屠榜热搜。

不仅如此,刘亦菲与陈晓这一对CP也收获了大量好评。

尤其是新播出的吻戏,让全网磕学家「提前过年」。

然而,万万没想到。

这场磕CP狂欢,竟在热度发酵中开始变味了。

部分粉丝把剧中的CP,延伸到了剧外。

将矛头对准了陈晓的妻子陈妍希。

甚至还涌入她的社交账号,嘲讽两人不登对。

「陈晓怎么就娶了你」

如此疯魔的现象,在内娱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实际上,除了疯狂的粉丝之外,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磕CP,到底何以至此?

今天,不妨就借此来聊一聊。

《梦华录》的大火,离不开男女主选角。

女主刘亦菲,早已被盖章古装神颜,国民度也毋庸置疑。

男主陈晓,对「苦古偶丑男久矣」的观众来说,算得上久旱逢甘露。

对一部偶像剧而言,塑造一对养眼的cp已经算成功了一半。

此剧一开播,豆瓣评分火速冲上8.8。

男女主的吻戏更是刷爆热搜。

国剧持续摆烂的当下,这原本是可喜可贺的。

对演员肯定也是莫大的鼓舞。

但没想到,没播几集,就出了事。

一些CP粉评价「陈晓看刘亦菲的眼神拉丝」「两人绝配」。

由此又衍生到戏外,幻想陈晓和陈妍希离婚。

甚至在微博at陈妍希本人,称「陈妍希耽误了陈晓」。

这一系列操作,可以说并不陌生。

早在7年前,陈妍希就因为类似的原因躺枪了。

2015年,两人在微博官宣恋情。

次年结婚,并且留下了「头纱吻」的内娱婚礼名场面。

然而,这令《陆贞传奇》陈晓和赵丽颖的CP粉难以接受,耿耿于怀。

部分人开始针对陈妍希制造谣言。

质疑二人婚姻状况,挖苦道「陈晓眼里没有光了」。

直到去年,赵丽颖宣布离婚后。

还有许多CP粉怀着执念涌入陈晓的微博评论区。

「丽颖离婚了,你什么时候行动?」

就在《梦华录》开播不久前,类似的事情也在微博上演。

新剧《良辰好景知几何》中,窦骁和陈都灵的CP备受追捧。

加之结局BE,不少粉丝强烈要求多放吻戏花絮,演员多营业。

可谁知,这把火竟然烧到了窦骁现实中的女友何超莲身上。

起因是她在窦骁的收官微博下抢了沙发。

和很多粉丝一样,她开心地发了句「第一个」。

没料,这一举动捅了马蜂窝。

她收到了许多cp粉的恶评。

「碍眼」「煞风景」「宣示主权」

还有粉丝故意发给她剧里cp的亲密照。

甚至不少人煞有介事地分析起窦骁的婚姻,笃定地说两人肯定分手。

再往前推,许魏洲宣布婚讯后。

部分《上瘾》的CP粉暴怒。

还有网友直接诅咒他离婚。

更早的,还有沈腾和马丽这对喜剧搭档。

从开心麻花舞台剧,到电影《夏洛特烦恼》,他们多次出演欢喜冤家式的情侣,深入人心。

以至于很多CP粉无法接受他们现实中没有在一起。

迁怒到沈腾妻子的身上,甚至寻找各种「证据」以证明「沈马才是真爱」。

荧幕CP,作为精心营造出的虚幻爱情。

投射了大众理想化的情感欲求。

观众磕上头,说明剧中塑造的爱情具有感染力。

CP粉抱团圈地自嗨,本无可厚非。

但从剧里磕到现实,甚至上升到对局外人的人身攻击。

性质就未免就有些恶劣了。

何超莲短短三个字,被脑补出「吃醋」戏码,「赘婿」之说。

感情遭到无端质疑,让她觉得备受委屈。

极端CP粉对陈晓夫妇的挑拨离间,对陈妍希的冷言冷语。

也让许多路人大呼不满。

以至于「那可是沈佳宜」的热搜也迅速出圈。

沈腾和马丽原本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却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有意避嫌。

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同框出现。

许魏洲的女友是圈外素人,更是刚结婚就遭受无妄之灾。

而这种种后果,也不能单纯归咎于饭圈的狂热。

毕竟,如今CP的泛滥,离不开商业层面的大力运作。

尤其对一部偶像剧而言,高人气的CP是必不可少的流量密码。

它可以带来巨大的关注量和讨论度。

直接影响热度和口碑。

资方一方面迎合了粉丝热衷嗑糖的心理,大批量制造流水线式工业糖精。

还在正剧之外,推出各种番外小剧场。

宣传期间,有意在戏外同步发糖,假戏真做。

正如陈晓和赵丽颖为了《陆贞传奇》积极营业,从线上到线下都频繁互动。

就连被问到恋情传闻时,态度也模棱两可。

看似给了CP粉无限想象空间。

不过,事后陈晓也表明,实为配合炒作CP。

不少媒体也为了热度,推波助澜炒作。

陈晓探班赵丽颖的「亲密」动图,被全网传播热议。

大范围全方位的CP营销,也导致CP这一原本局限于同人圈的小众文化,彻底破圈。

在裂变式传播中,沦为一种可复制的文化产品。

当下,CP粉丝的集体狂欢,离不开资本和媒介对CP风有意无意的鼓吹。

粉丝的极端行为,也实属CP过度营销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有观众就发现,《梦华录》开播时原本宣传的主题是「女性的独立自主」。

但开播后,很多观众的关注点都在男女主的CP感上。

剧方也见风使舵,将宣传口转向cp。

媒体更是铺天盖地的CP通稿。

实际上,不论是独立女性还是CP。

都不过是收割流量的利器。

同样,《良辰好景知几何》的热度和口碑都一般。

基本全靠CP感的热度支撑。

最后闹到剧外,因CP粉不满,口碑更是剧烈下滑。

这也是剧作与「CP」捆绑营销的代价。

说到底,影视剧中批量生产的CP文化。

让作品流于单一、趋同的审美。

损伤的其实是作品本身的价值内核。

大部分CP出圈的剧,人们往往只记得CP发糖的场景。

对剧本身的价值内涵全无印象。

当CP成为一种流量密码,制作方便也无心打磨内容,重点放在塑造更有出圈潜质的CP之上。

甚至导致一种极端情况:

比起演员的演技,更看重颜值;

比起剧集的整体质量,更看重CP是否好磕。

观众一旦对这套运作买账,对剧作本身的质量也会逐渐降低要求。

最终造成的是市场的恶性循环。

众所周知,女性是大部分网络剧集的主要消费者,也是CP粉的主力军。

早期,双男主的网剧盛行时,CP粉中的女性比重更为显著。

南派三叔就曾直言,「得腐女者得天下。」

瓶邪cp

表面上看,既然CP粉以女性为主。

那么,男性作为被审视者,女性作为观看的一方。

似乎扭转了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男性凝视」传统。

让女性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近年来,不少荧幕CP更是有意迎合了女性的审美需求。

打破男强女弱的传统情感关系,塑造了更多女A男O的CP。

有意将男性塑造成身体欲望的符号。

乍看好像帮助女性完成了性别反抗。

但实际上,对CP粉而言。

沉溺于高质量女性搭配高质量男性创造的CP。

轻视了自身的情感需求。

本身就基于一种逃避现实,放低姿态的情感心理。

「我可以单身,但我磕的CP必须在一起。」

近乎疯狂的女性群体狂欢背后。

与其说是女性的话语权得到认可。

不如说是女性的消费能力被看到。

她们为了自己的CP投入心血和金钱,打榜、做数据。

而最终受益的,依然是背后运作的资本力量。

随着磕CP热潮的愈演愈烈。

CP粉丝对美好情感的替代性想象,也越来越沦为一种奶头乐。

短暂的情感满足,只会招致现实更大的焦虑和孤独。

部分CP粉表现出来的极端疯狂的情感态度。

也正是这种因为过于投入其中,模糊了虚拟和现实,最终产生的不良后果。

因而,归根结底,CP粉的极端行径,不过是CP文化泛滥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资本和媒体的共谋,让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想象和向往被利用。

让女性对主体地位的追求被消费。

久而久之,也让影视本身的审美趋向单一、乏味。

如果不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始于浪漫的CP,也必将终于现实。

刘亦菲陈妍希陈晓cp粉当红女星

标签:刘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