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一部强烈呼吁重新公映的老电影

时间:2022-07-04 23:02:31阅读:3182

最近我写了《芳华》的文章,一位网友建议我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环》,于是我重新观赏了这部1983年由谢晋导演的老电影,并且认真拜读了作家李存葆的原著小说。

从未有一部电影让我流泪如此之多,从电影下半部开始,我泪流满面地看完这部电影,弹幕上的评论几乎要覆盖全屏,“强烈呼吁全国重新公映这部电影!九零后向英雄致敬!向英雄的母亲致敬!良心好剧,心灵的净化!”这是我多年追剧,第一次看到如此呼声高的电影。

“战争,这就是战争!他把人生的经历如此紧张而剧烈地压缩在一起了:胜利与失败、希望与失望、亢奋与悲恸,瞬间的生与死,这一切,有人兴许活上十年、五十年, 不见得全部经历到,而战争中的几天、甚至几小时、几分钟之内,士兵们便将这些全部体味了!”

这段话来自原著小说,是啊,我们有幸身处和平时代,离战争远了,对英雄陌生了,只有通过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才能穿越时空,回望过去的峥嵘岁月。

今天记录下观影和读书的所思所想,缅怀逝去的英雄,从而汲取力量,鼓励自己勇敢的面对生活。

一、 梁三喜:饱经生活磨难,依然不改铁汉本色

梁三喜是在九连任职三年的连长,表面憨厚可亲,实际上是一个血性方刚的山东汉子。他来自于沂蒙山革命老区,家中兄弟三人,大哥为革命牺牲,二哥在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只剩下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给母亲找个伴,也为了传承香火,他和村花玉秀自由恋爱结婚了。嫁给军人是一个苦差事,婚假结束后,他就返回了部队。玉秀在家陪伴老母亲,一个人承担繁重的家务,做饭、洗衣、种地、喂猪、养鸡,苦得像个长工,唯一甜蜜的时刻就是读梁三喜的家信。

部队已经批准了梁三喜一个月的探亲假,但这个“傻瓜”却迟迟不回家,因为他心中放不下连队。新来的指导员赵蒙生是个官二代,下连队的目的就是走过程,一心想要调回安全的大后方,他担心回家一个月,这个“官二代”不服众,把队伍的精气神带散了。

战争开始了,梁三喜庆幸没有因为回家而耽误参战,他认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做一名连长,他更应该身先士卒。

梁三喜最让人动容的是战前对赵蒙生的训斥,他一改往日的和蔼可亲,怒斥他战前退缩的可耻行为,他质问赵蒙生:“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是我们大家的,做为一名军人,在这个时候离开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梁三喜最可贵的品质,他把赵蒙生当做生死相依的战友对待,对他百般包容,替他吃难以下咽的粗粮馒头,允许司号员给他洗衣服,最后也为赵蒙生挡了子弹壮烈牺牲,但在冲峰陷阵之时,他决不允许战友退缩,充分表现了一名军人的本色。

梁三喜的母亲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即使大儿子牺牲,二儿子被迫害致死,她依然把梁三喜送上了战场。梁三喜牺牲后,她还劝慰别人,“孩子为国牺牲,死得光荣!”

梁三喜家庭贫困,生前为父看病借债六百多元,临上战场前,他特意给家中交待,用自己的抚恤金还债。当梁大娘拿出抚恤金委托赵蒙生还债时,赵蒙生羞愧难当,跪在了梁大娘的面前。

而后三年,赵蒙生不断地给梁大娘寄钱,想要帮助她们改善生活,但梁大娘却不收分文,叮嘱赵蒙生帮助那些更困难的人。这是一对平凡的母子,也是伟大的母亲和英雄的儿子。

二、 靳开来:遭遇不公,依然一颗红心不改

靳开来这个人物是让网友们最为意难平的人物,因为他牺牲后,没有被上级批准立功授奖。

靳开来是连队里的“牢骚大王”,是某些领导眼中的“刺头”,稍有不如意,他就扯着大嗓门抱怨,闲话一箩筐。但这个天天喊着要转业的男人,却在战争中表现英勇,对那些整天阿谀奉承,却不敢勇敢杀敌的人是一个巨大讽刺。

开战的前一天晚上,几位战友喝酒,靳开来和梁三喜碰杯,“烈士陵园里见!”这一句戏言一语成谶,他们坦然面对生死。他和梁三喜抢着带尖刀连冲刺,他的理由是家中还两个兄弟,即使他牺牲了,香火还能传承,而梁三喜如果牺牲,剩下孤儿寡母很难活。

他看不惯赵蒙生的官二代作风,声称如果赵蒙生战前退缩,他就去北京告御状。但真正上了战场,他却阻挡赵蒙生“犯错误”偷甘䉀,自己主动的担起“犯错误”的责任。带领战友偷甘䉀时,他执意带头走前面开路,结果误踩地雷牺牲了。

战争结束后,靳开来没有被立功授奖,表面原因是他违反纪律偷甘䉀,实际原因是他发牢骚得罪了某些领导。

如果靳开来没有偷甘䉀,一个连队都会因为饥渴而全军覆没;靳开来虽然心存很多不满,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信念坚定,从未因为个别人的言行而放弃理想,在需要个人牺牲时,他第一个站了出来。

得知靳开来的不公平遭遇,连队的士兵们集体呼吁:“如果靳开来得不到立功授奖,那我们全体都放弃功勋章!”幸亏赵蒙生及时向上级反映,得到了军长的支持,最终给英雄的家属一个迟来的交待。

三、 雷神爷:把儿子送上战场的老革命

雷神爷是一位老革命,位居军长高位。就是因为他的铁律,挡了公子哥赵蒙生回京都的路,赵蒙生出于无奈,只能走曲线救国路线,下基层连队混资历。

赵蒙生的母亲对雷军长有救命之恩,在开战之前把电话打到了前线指挥所,没想到雷神爷根本不买救命恩人的帐,反而在全军大会上痛斥走后门的恶劣行径。雷神爷这一痛骂反而激起了赵蒙生的斗志,促使他勇敢的和战友们奔赴战场。

在牺牲的战士中,有一位年轻的小战士是特意从北京赶来支援前线的战斗骨干,打仗不但英勇,还有军事才华。他一直没有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姓名,直到他牺牲后,人们才得知,这个年轻的小战士就是雷军长的儿子雷凯华。

同样是官二代,雷凯华比赵蒙生有信仰,他向父亲请战时说:“花前月下没有将军的摇篮,卿卿我我中产生不出元帅的气质;恋战北京的士兵,不可能成为未来的元帅!未来的元帅应出自深悉士兵涵义的士兵,应来自于血与火的战场!”

写在最后:

据相关新闻报道,电影中的梁三喜、靳开来、雷军长、雷凯华、赵蒙生都有故事原型,作家李存葆正是被这些故事感动所以创作了小说。

面对英雄,我羞愧于自己文笔的笨拙,没有表达出英雄的悲壮和伟大。但是有些事物并不会因为停止存在而失去内涵和意义,反而被岁月打磨得历久弥新,就像四十年前的那场战争,那些生命虽然消失了,却依然回荡着、引发着、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时刻提醒我们珍惜眼下的美好生活。

雷神革命军人高山下的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