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的「多元」变迁|年中盘点

时间:2022-07-27 01:16:31阅读:2890

作者| 赤木瓶子

七月的华语乐坛迎来了久违的热闹。周杰伦发布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引发了乐坛关于时代情怀与流行审美的双重震动。巨星唤醒的时代记忆已不可复制,现在的华语乐坛也早已被时代改变。

一方面,朗朗上口、被公认为“儿歌”的《孤勇者》席卷了整个社交网络,也在华语乐坛各大榜单霸屏;另一方面,OST、说唱音乐等过去认为“小众”的歌曲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榜单上。到底音乐“流量”和“品质”是否能兼得?这样的困惑,可能更需要专业的指引和全面的观察。

“多元,是今年华语乐坛的关键词”。曾制作出《以上皆非》、《是日救星》等脍炙人口歌曲的制作人陈君豪在接受娱乐独角兽专访时说。作为今年金曲奖初审评委和最佳单曲制作人,陈君豪感受到跨界融合给音乐圈注入的新动力,同时,陈君豪也在内地的另一专业榜单——腾讯音乐浪潮榜中感受到这一趋势。

今天,腾讯音乐榜发布了2022年中盘点。通过以数据见证真流行的“由你榜”,和以专业定义好音乐的“浪潮榜”两大子榜单融合,呈现出了今年的几大趋势:比如“高分”作品生产率上升、头部音乐人/作品迭代加速、“后浪”势头正猛、OST、游戏音乐等的频频出圈等等。

在音乐顶流奖项和榜单纷纷将风向指向“多元”与“分众”之际,行业需要思考的论题是:巨星难造,恒星如何更加闪耀?流量与品质的守恒法则是怎样的?而通过研究这份新鲜出炉的年中盘点,我们能一览华语乐坛的新机遇。

分众时代下垂类音乐破圈

近年来,音乐市场整体增速迅猛。据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今年5月发布的《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在2021年,华语乐坛新歌总量达到114.5万,同比增长53.1%。歌手数量和创作者规模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去年全年,发行新歌的华语歌手数量达到了25.3万人,同比增长89.9%。行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市场对好内容的要求势必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这十年来,音乐产业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在大消费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内容也愈发社交化和场景化,与消费、品牌、影视、游戏等领域紧密连接,新兴消费者的聆听喜好和消费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分众并不意味着小众,通过互联网的迅速传播,可能有100万人喜欢,你的歌都能出圈了。”这也是陈君豪最大的感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腾讯音乐榜单上出现越来越多国风、说唱、电子乐等过去很少出现的品类,而且质量都相比过去更优秀。

这次的年中盘点也反映出这一现象:相较于2021年同期,2022年由你榜尽管上榜歌曲数减少,但得到90分以上的歌曲数增加了约275%。涵盖了《在意》《星鱼》《卿卿》《柳叶刀》等OST、国风类作品。

在身为制作人的陈君豪看来,这两年来影视游戏作品与音乐联合宣推动作不断,也给音乐制作人带来了更多“机会”。“过去我是完全不了解影视剧OST的,但是和徐佳莹合作了几次OST的制作,发现原来很多很资深的制作人都在专门做这个品类。而且发展非常快。”陈君豪就曾和徐佳莹合作了《斗罗大陆》动画片的片尾曲《不舍》,他感慨现在优秀的OST作品很容易“出圈”。

例如被称为“OST大魔王”的周深,几乎包揽了所有热门影视剧OST,他也一举拿下了由你榜冠军单曲最多歌手、由你榜夺冠次数最多歌手等五大奖项。他的《My Only》得分97.98,成为由你榜单周综合得分第9名,同时获得今年1月浪潮榜第8名。周深的表现让我们欣慰地看到,好作品是可以“流量”和“口碑”兼得的。

随着游戏和音乐产业的加速融合,越来越多的“爆款”诞生于游戏音乐,比如红遍大街小巷的《孤勇者》就是出自《英雄联盟》的衍生动画。一直在担任浪潮榜评委的陈君豪,发现游戏音乐制作越来越成熟,也更受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在今年由你榜多领域分类下游戏领域TOP10中,衍生于《和平精英》《宝可梦》《英雄联盟》等热门游戏IP的音乐作品均获得了90分以上的高分。相较于去年同期,游戏音乐领域的最高分不过88.75分而言,今年的作品获得了更多听众的认同。

华语乐坛千姿百态,而榜单一直是窥见时代变迁的最好窗口。从这两份榜单过往的上榜作品来看,脍炙人口的“热曲”和受专业创作人青睐的“高分”作品重合度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在越来越多元的审美评判标准下,乐坛诞生了更多经得住市场考验的高分作品。这一趋势对于乐坛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同时也给行业制作端提供了一些新的参考思路。

“叛逆出圈”的非典型制作人

当一首首影视ost、游戏音乐不断出圈,我们不禁好奇,音乐“被看见”的几率有多大?

陈君豪认为,现在的作品要出圈更容易也更难了,“音乐作品在过去的时代要达到70分很难,现在要达到70分很容易,但再向上进阶达到80、90分就变得困难。拥有700个粉丝听众很容易,可是要达到7000个、70000个就很难。”

这样的创作疑惑也是对音乐人、制作人及市场提出的挑战。陈君豪认为,作为音乐人,现在做音乐门槛很低,音乐人需要在信息过剩时代保有叛逆感,不是真的叛逆,而是一种不服输的感觉,尽管新媒体时代很容易乘热点赶流量迅速收获一批听众,但还是“要想明白自己的音乐风格和受众,不能哪里热门就去哪里,要在自己的道路坚持下去。”

而作为制作人,则更加需要了解自己的属性和所长,不管是做“神曲”、OST还是做游戏音乐,逻辑完全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专长与合作音乐人的特色来斟酌。同时,陈君豪从市场反馈中敏锐地发现,“音乐速食时代,和用户情感共振的链接非常重要,为什么《孤勇者》这么成功,它一定是击中了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

作为浪潮榜的专业评委,陈君豪更关注作品自身的品质,“大部分听众听歌曲,听的是氛围、词曲或是更容易消化的东西,专家音乐人更多地去寻找聆听上的价值:比如制作上的细腻成熟度、演唱上的诠释,编曲上对音色的运用,是很多坊间大众不会注意到的。”

对市场的诉求和对品质的把控,不仅是制作人与榜单评委各自需要侧重的部分,也是年中榜单体现的大局观:不仅有单独的由你榜和浪潮榜的数据盘点,还有双榜结合之下的最佳歌手总结。整个盘点完整地对2022年上半年的华语乐坛流行全貌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梳理。“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两份榜单的融合非常有意义,它能启发创作者思考,什么才是‘叫好’和‘叫座’之间的平衡点。”陈君豪告诉娱乐独角兽。

华语乐坛“不唯一”,以多元视角还原真实

数字音乐时代,对于音乐人而言,榜单像是一份公允的“成绩单”,无论是流行POP还是嘻哈朋克的融合,优秀的作品总能第一时间得到来自专业或者市场维度的反馈。

对于行业而言,代表着大众喜好与流行审美的由你榜,和专业创作人以品质为核心共同评选的浪潮榜,两者更像是拥有多重“滤层”的“过滤器”,不同的需求管道会真实筛选出相应维度下的好作品。某种意义上,无论是“精良制作”还是“大众流行”,好音乐都能在腾讯音乐榜完整呈现。

今年的腾讯音乐榜年中盘点通过诸多维度全面地、细致地深入呈现行业发展趋势,更重要的价值是,双榜融合能够帮助音乐行业权衡自古以来的难题——流量与品质如何共存?

陈君豪认为这样的融合是必要的,“台湾在讨论金曲奖的名单时,就会有两极声音出现,这首没听过或者那首没有流量,这样的事件会引发行业思考:流量和品质哪个更有价值?”

过于倾斜流量将会引发市场萎缩,过于侧重专业又会成为“阳春白雪”。也许我们不会再回到20年前巨星云集、一首歌万人空巷的时代,但随着分众化、类型化音乐的崛起,垂直圈层也越来越细分,足够丰富的类型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聆听需求,就会倒逼新的内容评价体系诞生。

这种评价体系不再是单一维度,而是融合了专业、权威和真实市场反馈的生态。“流量并不是音乐唯一的价值,多元的市场需要更多元的音乐内容。”陈君豪认为,未来的音乐市场需要“更有趣”,追求的是“流量的有效性”,让音乐传播到认可它价值的人群中,音乐人迎来更好的生存空间,这才是榜单存在的意义。

随着内容生态的裂变,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平台为音乐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让创作人能几乎“0门槛”参与到音乐创作和传播中来,无论是短视频、直播,还是广告、影视剧ost、游戏音乐,渠道比以前大大丰富,哪怕再小众的歌曲也能在互联网平台找到不小的受众,从而提高变现效率。

“对于现在的音乐人来说,机遇比以前更好了。”陈君豪认为,因为媒介渠道的极大扩容,“让好音乐被听见的门槛也大大降低”。换句话说,“就是从0到1更容易了。”这样的正向循环,同样能够反哺音乐创作市场。但是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加剧。

不过,与其纠结“流量”和“专业”的平衡,不如回到音乐的原点,关注自身的独特性表达与作品传递的概念与意义。这也是腾讯音乐榜这样的榜单的初心,唯有行业更活跃更真实,评价系统更加客观、多元,音乐生态才能更健康。

刘星华语乐坛腾讯音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