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电影《火星救援》,传达的这种,无论怎么都不放弃的精神

时间:2022-07-27 01:20:12阅读:523

很喜欢电影《火星救援》,传达的这种,无论怎么都不放弃的精神

《火星救援》算是小编我的太空科幻启蒙篇,在我心目中和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机器管家》地位一样,都是神作。同时期的类似科幻片还有布鲁斯威廉姆斯主演的《绝世天劫》,现在想想,对于当初没有互联网只有佳片有约的童年能够接触到这么多牛逼的科幻片简直了~讲真,我很喜欢这个电影,刚开完的时候逢人就安利,我太喜欢电影传达的这种无论怎么都不放弃的精神了,也是为数不多的让我看完电影可以学到东西的故事,一定要坚持到不能坚持为止,还要再努努力,因为再坚持一下下也许就转机了呢。

看到最后太空救援用绳子,马特达蒙抓到绳子那一刻就想起了当年的佳片有约,昨晚上第三遍看完后还特意搜了一下原著《火星救援》。对那个主动放弃生命把头盔拧下来的镜头印象特别深刻,以及我还记得最后不愿意回到地球的男人还饰演过阿甘正传里的上尉。

火星救援是小说改的电影,小说里就是风暴,作者自己也知道火星由于空气稀薄不会产生这么大的风暴(速度够快,但强度不够),但为了剧情(得发生个事情把队员送走把男主留下),作者创造了这场风暴。作者为了写书自学了不少东西,很严谨。看小说看了好几遍,发现小说比电影更戏剧。造水那一块,主角一次氧气搞得太多,一点点火星就能把栖息舱炸了。还有一次氢气造多了差点把自己给憋死。通讯那块,探路者是十六进制的图灵机架构,所以让主角进行字节层面的改代码才得以通讯。

结果最后因为电路短路导致通讯报废…,只能通过摩尔电码发信息。故事中一直把太空探险比喻成航海,长期在海上,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得不到维生素的补给,就会得败血症。马特达蒙洗澡时皮肤上的斑便是败血症的表现。这也算是一个细节吧。

每一帧画面都像加了一个滤镜。个人倒是认为martian的画面中规中矩,外景可拍的戏份不多,可能就是为了突出一中单调和孤独吧(当然我觉得全片都拍的很简洁,可能导演太懒了哈哈哈哈)毕竟戏份主要还是达萌在lab里捣鼓他的土豆和慢慢悠悠地开着火星车。对一支现实的由人组成的团队明明可以实现的根据客观实际条件、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反而予以批判态度。

希望人为制造封闭僵化的、机械孤立地思维环境,将明明可以通过灵活应变取得最优解的过程转变为必须坚持某种僵死不变的教条,这种思维在真正危机的关头才往往是造成团队全灭的根本原因。地下世界的庞大电影中没办法完全显示出来,但是不代表有一半人口的地下世界只有电影中那些小街道。所有人一条心,世界历史上除了蚁和蜂,没有生命做到过。世界政府可以做到吗?可以完全让拥有一半人口的庞大地下世界一条心吗?

再过一百年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出太阳系,到达另一个宜居星也几乎不可能,太过遥远,现在说什么走向宇宙不太可能,而且资本都是非常短视的,这个方向投钱一直投几乎看不到希望里很难忽悠他们继续投钱,例如美国,现在越来越难给到钱nasa这还是他们看到宇宙无尽资源的前提下,这些年几乎没有跨时代的科学家诞生了,进一小步都极其困难。投钱就是无底洞。也有很多科幻片有着优秀的人文内涵,反而特效这方面没有那么引人注目。爆米花电影像环太平洋的特效真的很不错,但看它的时候不用费脑子,单纯的爽就好了。另一部分像第九区这种,映射了移民和种族压迫问题,现实和电影交映之后,电影本身就会更有韵味。

电影火星救援

标签:火星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