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部纪录片台湾上映,主角是大陆一市长,柯文哲:头皮发麻

时间:2022-08-21 19:07:01阅读:4283

2015年,一部由中国大陆导演周浩拍摄的纪录片问世。不久之后,这部以前山西省大同市市长耿彦波为主角的《大同》,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拿下了多个颇有含金量的奖项。

影片英文版海报

到了2016年,这部大陆纪录片在台湾进行了上映。台北市长柯文哲慕名观看后,表示自己深受震撼,直呼“头皮发麻”……

一位大陆纪录片导演

2002年,一位中国大陆记者决定转行做电影导演。他便是后来《大同》的导演周浩,这一年他34岁。

周浩1968年出生于贵州兴义。在此之前,他先后在新华社、《南方周末》等知名媒体担任摄影记者。

这名年过三十的摄影记者之所以想要转行,并非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过关。1998年,由他拍摄的图片专题“中国西南地区工业污染状况”,获得了美国一项专业摄影记者新闻摄影比赛的第二名。

到了2002年,周浩决定展开一项大计划。在长江三峡大坝进行蓄水前,他耗时两个月徒步穿越了三峡地区,对当地移民的真实生活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这次经历,对周浩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快,他便下定决心,转行拍摄纪录片。同年,周浩执导的首部作品《厚街》问世,并凭此片获得了“云之南人类学影像展”黑陶奖。

2005年,周浩推出新作《高三》。这一次,他将镜头对准了福建一所中学的高三孩子们。

2004年秋季学期,武平县一中高三7班开学的第一天里,教师王锦春就反复告诫自己的学生:“你们要像一头狼那样勇往直前,你们别无选择!”

而这些学生的家长,也一次次地在他们的耳边唠叨:“如果你不想像爸爸妈妈一样做农民,这是改变你命运的唯一机会!”

《高三》

就这样,这些超过八成都来自农村的学子们,开始了自己寒窗苦读十余年后的十字路口。他们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面临着全国近千万考生的竞争,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孤独和寂寞。

《高三》一经推出,便取得了很大的反响。有评论认为:“《高三》中体现出的那种冷冷的沉重感和忧患意识,除去职业意识的延伸,无疑也与创作者本人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有着极大关联。”

最终,这部佳作获得了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和第3届巴黎Reelchina纪录片双年展评委会奖,标志着周浩已经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纪录片导演。

接下来的几年里,周浩再接再厉。《龙哥》聚焦一位吸毒者阿龙三年里的生活经历,荣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亚洲奖首奖。而《书记》、《差馆》、《差馆Ⅱ》等作品,也都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2014年,周浩以一条绵延千里的棉花产业链,将一群普通人的生活串起,推出了最新力作《棉花》。在当年11月22日举行的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上,这部作品斩获最佳纪录片奖,让周浩进一步名声大震。

一年之后,这位金马奖获得者带来了自己的新作。这一次,他的镜头对准了大陆一位市长……

一位大同市长

时间回到7年前。2008年2月,时年50岁的耿彦波,从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位置上,调任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同年7月,他正式成为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长。

耿彦波

耿彦波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他1958年出生于和顺县一户农民家庭,据其自述,家里世代为农,自己的父亲则当过村支书。

1976年8月,18岁的耿彦波开始参加工作,出任和顺县委通讯组干事。后来,这位年轻人又先后担任晋中地区团委干事、对台办干事等职务。

1981年12月,耿彦波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83年到1985年,他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专科)学习。从那里毕业后,耿彦波长期在晋中地委办公室工作,先后担任干事、副科长、信息科科长等职。

到了1993年4月,耿彦波被下放到灵石县,在那里做县委副书记。将近两年后,他又出任灵石县县长。

迈入新千年后,2000年3月,耿彦波转任榆次市委书记。同年5月,在榆次撤市设区后,他担任晋中市榆次区委书记。

2004年2月,46岁的耿彦波来到山西省会太原工作。他先是出任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又于2006年6月转任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在省城干了整整四年后,2008年2月,耿彦波前往晋北大同,担任那里的市长,开始了一段传奇生涯。

同很多官员不同,耿彦波在各地任职时,喜欢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山西,则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灵石任职时,耿彦波主持开发了王家大院旅游项目。这座由静升王氏家族历经明清两代,花费300多年修建而成的建筑群,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王家大院

而主政榆次期间,耿彦波又先后开发了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等景点,同样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带来了大批游览者。

当来到大同后,耿彦波提出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的构想,并主持开展了大同多处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与景区开发工作。

不仅如此,这位市长还将大同众多违章建筑拆除,并对市区道路大规模整修,推动了御东新区的建设工程。

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城计划在大同上演。当周浩得知此事后,身为一名成熟的纪录片导演,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佳的电影素材。

在朋友的介绍下,周浩结识了耿彦波市长。为了能够进行拍摄,摄制组花了很大的工夫进行准备。经过漫长的沟通,在周浩和耿彦波逐渐熟识后,这部纪录片终于得以开机。

在镜头的聚焦下,耿彦波主导的改造工程一步步展开。按照他的计划,大同需要拆除十万户住宅,进行50万人口的大迁移,对付30亿美元的债务。在这个过程中,耿彦波等人还面临着各种团体的请愿,以及许多居民的来访。

影片中,耿彦波经常出入大同正在建设中的工地。面对蒙混敷衍的包工头,他当面严厉训斥。而在政府部门举行的相关会议上,耿市长也对那些办事不力的官员严肃批评,丝毫不留情面。

耿彦波批评下属

就这样,周浩的镜头跟随着耿彦波走进大同大街小巷,将这场浩大工程的诸多场景,一一记录了下来。

突然调任太原 影片大放异彩

经过几年的工作,大同在耿彦波任内,市容市貌有了很大变化。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2013年2月,在山西省委关于太原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职务任免的决定中,耿彦波被调任太原市委委员、常委和副书记,以及太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和代市长。

消息一出,立即震动了三晋大地。据媒体报道,这一决定公布后,许多大同市民纷纷前往由耿彦波主持修复的东城墙下,进行签名集会,表达对这位市长的感激之情。

不仅如此,当地民众还发起了挽留耿彦波的请愿活动。这场活动持续了将近一周时间,一些大同市民通过打横幅、喊口号甚至下跪的方式,对这名主政者进行挽留。在现场打出的标语中,写着“要让大同变香港 只要留住耿市长”、“耿彦波市长 大同需要你”等内容。

但也有声音指出,很多当地人之所以如此情绪激动,还因为此时大同的古城修复和新城建设工程尚未完工。人们担心,耿彦波的离任,会导致“人走政息”的局面。

作为耿彦波的继任者,刚上任的大同市代市长李俊明压力很大。很快,在春节假期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里,他就代表大同市政府作出承诺,保证不会损害各方利益。

得到政府方面的承诺后,大同民众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渐渐地,之前沸腾的民意开始降温,此事最终告一段落。

而耿彦波转任太原市长后,提出要在三年内再造一个升级版的“晋源新城”。为此,他主持实施了34个城中村改造、道路新建及改建工程。

太原

就在耿彦波在新的岗位上大施拳脚之际,2005年1月,周浩导演的纪录片《大同》于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并一举夺得评委会大奖。

不仅如此,在当年11月21日举行的第52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大同》荣获最佳纪录片奖。而周浩本人,也创造了连续两年收获这一奖项的纪录。

2016年,这部公认的杰作在台湾上映。很多观众看完影片后,对这位大陆市长所展现出的铁腕手段印象深刻,并纷纷表示联想到了台北市长柯文哲。

1959年出生的柯文哲,原本是一名在台北工作的医师。2014年,他以无党籍身份参选台北市市长,并最终击败主要对手、国民党候选人连胜文,成功当选。

由于拥有教授头衔,柯文哲有一个昵称柯P。在慕名看完这部《大同》后,柯P表示自己“头皮发麻”。这位台北市长认为,“这种拆除十几万户、迁徙50万人口的大规模政策,在台湾或欧美国家太不可思议,也不太可能”。

而笔名小野的台湾作家与编剧李远,则表示自己“看完电影后,不知导演拍这片子是要讽刺或是赞美市长耿彦波”。直到后来,当小野遇到导演周浩,向对方直接提出这个问题时,“他才说当然是赞美,因为中国太多贪官污吏”。小野认为,耿彦波“想把这个城市翻两番,没有想到个人的利害,是想做事不是想做官,想要为城市打造美好的未来”。

《大同》在台湾上映期间,周浩亲自前往宝岛面对观众。影片放映了几场后,他觉得台湾观众的反应,并不会过度政治化。

“这样挺好的,”周浩表示。“城市需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官员?这是一个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最后未必要有结论,但是探讨的过程中,会留下一些东西。”

有些台湾观众看完电影后,会直接联想到柯文哲。“有人建议说,应该请柯P来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拆巨蛋,”周浩表示,这个过程,就是自己乐于见到的。“当你看完片子,你会联想到你自己的城市,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就很好。”

柯文哲

周浩还说到,《大同》在世界各地的影展放映后,引发的很多回响,是他无法想象的。有些观众会从影像里读出一些味道,觉得“这里是不是别有用心呢?”比如,影片里出现了很多狗,很多人就会产生联想。而事实上,这只是因为城市在不断施工,所以街上有很多流浪狗。“我下意识就会去拍一拍,拍了之后觉得拿来做镜头过渡也不错,但是就会被过度解读。”

在拍摄这部纪录片时,周浩跟在耿彦波身边长达一年多。但这期间,两人始终保持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当耿彦波说“你别拍了”的时候,周浩从未拒绝过对方的要求。

“我跟市长之间的距离,一直都是比平时看到的,稍微近一点而已。他有时说你别拍了,那就是他的私隐。因为你的最终目的是要一直跟下去,你并不希望在短时间之内关系破裂,而无法继续。这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基本,”周浩说道。

虽然拍摄了这么多年的纪录片,周浩却坦诚地表示:“纪录片只是相对的真实,我从来不认为它会是毫无瑕疵的真实。那是自欺欺人。”

值得注意的是,当《大同》在世界上多个影展中引起轰动并斩获数个奖项时,周浩一直没有随片出席。对此,他道明了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还在任,如果因为这部片子,让他受到影响,那我心里就会有结,也许以后都不能再拍下去了。”

周浩

2019年1月,61岁的耿彦波正式卸任。离开太原市长的职位后,他转而担任山西省政府参事。而其首个重点调研课题,便同大同有关。

在纪录片《大同》的最后,当耿彦波准备前往太原赴任,与大同乡亲们道别后,他坐进了汽车,开始默默流泪。

2014年10月18日,在时任大同市委书记落马三天后,有近千名当地市民,聚集在和阳门广场进行请愿,希望耿彦波能够重回大同,担任市委书记。

台湾电影耿彦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