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友情民族情都在这部后劲儿巨大的新片里,又催泪又治愈!

时间:2022-09-04 23:09:49阅读:3697

这两天,一部电影正在被网友们热议。看完电影后,大家的反响都很好,不少网友认为,已经有很久没有看到如此感情真挚,后劲儿很强的电影了。

有微博大V说,观影过程中,自己足足流泪三次,每一次都有深深共鸣,不得不佩服尔冬升导演的能力。

也有人说,对电影的整体感觉很不错。

有普通观众直言,电影有温暖的人情味。坐等二刷,看完好想去草原。

我们不禁有疑问,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并勾起大家对蒙古族,对草原的无限向往啊。不卖关子,它就是9月9日即将上映,由尔冬升导演执导的新片《海的尽头是草原》。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根据广为人知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国经历了一段极其艰苦的时期,尤其是南方乡村地区,大量的家庭养不起孩子,都将孩子交给了大城市的孤儿院。

当时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孤儿院人满为患,又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营养品来养育这些孩子。小小的孩子们经历着饥饿和疾病的双重的威胁,有些孩子因为缺衣少穿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发展成佝偻病等特殊疾病。

因为没有办法,南方地区只能请求内蒙古调派物资,但当时交通并不发达,远水难解近渴。手足无措之际,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提出,将孩子们接到内蒙古抚养。建议经过中央批准后,南方3000多个孩子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规模不小的迁徙。

孩子们年龄不大,大的七八岁,小的还在襁褓,内蒙古方面培训了大批专业的育儿护士,跟随列车将孩子们安全接到内蒙古大草原。秉承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要求,在内蒙古育儿院的精心照顾下,孩子们慢慢恢复正常,但一直待在育儿院不是办法,他们需要一个真正的家。于是,整个内蒙古的蒙古族兄弟和同胞,响应党的号召,从四面八方赶来领养孩子,他们骑着马赶着车,日夜兼程,有的甚至跑了几百里路,就为领养孩子。

有的家庭一次就领养了五六个孩子,要知道当时内蒙古人民的生活也很艰辛,他们节衣缩食,砍了自己的生活费和取暖费,就为给孩子吃上营养品,给他们好的生活。

虽然民族不同,语言不通,但没有一个蒙古族大哥大嫂亏待南方的汉族小孩,他们成了孩子们的额吉和阿爸,将他们抚养长大,直到他们出到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海的尽头是草原》拍的就是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虽然没有其他历史事件那么波澜壮阔,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事迹,却可以让我们从一个细小的切口,看到共和国今天如此强大的原因。

三千个孤儿就是三千个家庭,但电影并没有用全面的角度去讲述这个故事,而是选取了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

一个孩子足够真实,感情也可以拍得足够细腻,这个家庭是三千个家庭的缩影,也是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支点所在。

三种感情,在《海的尽头是草原》中被细腻表现出来,感人至深。

首先当然是亲情,蒙古族的额吉和阿爸,不顾民族隔阂与文化隔阂,收养了南方来的孩子,用自己的爱浇灌他们长大,让他们变得独立,自强。

这也告诉我们,不一定有血缘才有家,只要有爱,有家人的地方,就有家。

其次是友情,无论是孩子们之间,还是蒙古族同胞,陌生人之间建立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总能触碰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最后是民族情。其实整个历史事件,体现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大融合,民族之间互相帮助扶持的伟大情感。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都是一家人,都是一家亲。

你家有难我帮忙,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华夏大地才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名字,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根源。

因为足够真挚细腻,电影中流淌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流进了每个观众的心里。

所以电影才会得到这么高这么好的评价。

“关于大爱的艺术电影”,有观众这样说,对《海的尽头是草原》来说,这也是无比高的评价了。

9月9日,电影将与全国观众见面。如果有时间,希望大家能一起走进影院,欣赏这部温情的电影。它的后劲儿,能让我们每个人重新思考家、生活甚至生命的意义。

蒙古族海的尽头是草原民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