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再论天王影响力

时间:2022-09-10 21:02:58阅读:3682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四大天王影响了一个时代。

他们在昔年的叱咤风云,至今仍令人心向往之。

拥趸之争,也跨越了数十年的时间。

起于歌坛,跨界横行。

而至今日此时。

大势底定。

郭富城曾经被定义为第四天王。

但其实原因在于他的歌坛生涯在台湾起步,红遍亚洲后再回转香港。

他1992年回香港发行第一张粤语专辑《跳不完·爱不完·唱不完》的时候,资历和他相仿的黎明发行了六张、刘德华发行了八张而张学友则已经发行了十一张粤语专辑,就连普通话歌曲唱片也都比他多出不少。

所以很多人对郭富城“封王”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是极不服气。

但郭富城前三张普通话唱片均破百万张,以及在香港发行的普通话歌曲精选集达六白金销量的成绩,甚至首张粤语专辑,按照当年媒体报道,亦破六白金销量,就此而论,别说当年活跃的其他歌手,比如李克勤、杜德伟之类,甚至就连另外三位天王都并不能及。

所以他之所以能够封王,在于人气爆红、销量爆棚,再携顶级颜值与舞步而来,就无人可挡。

而初始印象当然极为重要。

比如四人正式竞逐,其实是从1993年开始。

从1993年到1995年,刘德华和黎明轮番拿到TVB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黎明甚至还多赢刘德华一次,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黎明最红”的印象就形成了,而在奖项上总被忽视的郭富城,自然就排名最末。

但在1996年到1998年,这个奖项就落到了张学友和郭富城手里。

郭富城更创下了天王年代唯一的连庄纪录,规格更攀升至空前绝后的高度,TVB还邀请到了当时国际知名的歌手小室哲哉和席琳·迪翁,二人先后前来颁奖,尤其1998年,更是破天荒将三大颁奖礼的男歌手顶级大奖独揽。

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几年郭富城真的就是王中王的架势。

电影大爆、乐坛大爆,加上百事的助力,即便以香港来看,另外三大天王都不够打。

所以综合九十年代来看,天王年代之前刘德华在香港乐坛最红,天王年代开启之后,前三年黎明声势最强,后三年郭富城最强,张学友一向星光欠缺,加上影坛,郭富城用十年、刘德华则差不多用了二十年时间拿到年冠,但刘德华胜在数量和均势票房强悍,另外两位天王则一直缺乏良好的商业票房表现。

但能做天王,都各有本事。

刘德华一直以影坛反哺乐坛。

所以即便他在粤语歌坛声势下跌,也一直能维持声名不坠,九十年代中期之后,更以普通话歌曲在华语世界攻城略地,弥补了粤语歌曲乏力的弊端。

张学友在《吻别》和《祝福》两张唱片大爆之后,就更为注重音乐布局的均衡性,甚至在1996年不惜息影,以求在音乐上有更大的创造与进步,而倚靠天赋的出色与技巧的愈加纯熟,确实将“歌神”之名和根基愈加夯实,再无人能够动摇。

黎明其实在偶像力上一开始就不如刘德华和郭富城,这一点无论是唱片销量、电影票房还是肖像印刷品等周边的销售情况,都显而易见,但他九十年代在文艺电影上发力,这条路很出色。

而无论如何,四大天王垄断了香港唱片销量的前四名几近十年。

新世纪到来,又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郭富城似乎又被抛在了后面。

这一次倒并非乐坛,毕竟新世纪的华语乐坛已不再是他们的天下。

在四人里面率先夺得电影年冠的郭富城,却于新世纪突然哑火,而刘德华则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不但在2000年夺得了自己的首个年冠票房,也正式晋升影帝身份,黎明和张学友也紧随其后做了影帝。

而在此前试图走国际动作巨星路线的郭富城,似乎陷入了迷茫。

对于媒体封他做“谷底王”,他很不开心。

但据实而论,《雷霆战警》之后,不但没有票房和奖项,甚至连早年拥有的灵性和功架都似乎消失了,此消彼长之下,又怎能怪媒体“嘴毒”?

但他韧性和爆发力惊人的特点又一次显露无疑,这次仍然是后发先至。

先是连庄影帝,其后短短几年内,从演技到作品品质同步跃升,很快就在小众文艺类型表演上打磨到顶,又转身开始追逐商业票房,连续大爆,不但本就缺乏商业价值的张学友和黎明被远远抛下,甚至连九十年代“五大巨星”之一的刘德华都无从招架。

这是从作品、演技到商业表现的全面超越。

请看片单与数据。

以2004年为起始。

从《柔道龙虎榜》、《三岔口》、《父子》,到《C+侦探》、《白银帝国》、《杀人犯》、《B+侦探》、《最爱》、《百年浮城》、《寒战》、《全民目击》、《踏血寻梅》、《天亮之前》、《寒战2》、《破局》、《无双》和《麦路人》这十七部电影,皆可入列代表作。

同期对比另外三位天王。

黎明或仅有《七剑》和《十月围城》可列。

张学友一部《如果·爱》、一部《月满轩尼诗》以及一部《暗色天堂》,至于很多拥趸心水的《赤道》,不但电影进退失据,表演和角色塑造也乏善可陈。

相对二人,刘德华代表作要多很多,有《天下无贼》、《门徒》、《投名状》、《桃姐》、《失孤》、《解救吾先生》和《追龙》、《拆弹专家2》这么八部可入列。

同样的时间段里,以代表作和演技表现而论,郭富城可以“一打三”。

起码来讲,《三岔口》的情绪爆发、《父子》的爆炸力、《最爱》的情绪层次和爆发深度、《百年浮城》的深邃、《寒战》毫无痞意的正气,以及《无双》的诡谲多变,皆不是另外三人可以挑战的层次。

其实演技对比并不复杂,以作品案例为凭,就很容易验证。

列出片单,敬请对比。

票房数据则更简单。

郭富城以2012年2.54亿的《寒战》为起始,在香港夺年冠、在内地破港片票房纪录,2014年以三番主角身份参演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票房破十亿,2016年的一番大男主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达12亿、《寒战2》夺香港年冠、华语片香港影史冠军,内地近七亿票房,2018年的《女儿国》票房7亿、《无双》再创港片在内地的全新票房纪录,达12.74亿。

这个问题上,张学友和黎明完全可以忽略。

刘德华都要直到2019年,才凭《扫毒2:天地对决》首次突破十亿级票房,以微弱优势刷新了《无双》的票房纪录,次年以《拆弹专家2》再下一城。

当然,刘德华的特点是票房稳健,破亿跟喝水一样简单。

不过深看一层,郭富城可能是香港影坛唯一小众和商业电影各占50%的演员,而小众电影不谈票房其实是业界惯例。

就像翁子光说过的一句话,即便有郭富城出演,也没什么人会看好《踏血寻梅》的票房。

所以电影类型一定可以左右票房表现。

但以商业类型电影票房而论,郭富城这十年的表现确实尤其出色,刘德华当然也不弱。

故而所谓并驾齐驱,其实毫无疑问。

但很多人还沉湎于旧有印象。

比如说其四大天王,首推刘德华和张学友,认为二人地位远在郭富城和黎明之上。

然而张学友除了“歌神”之名,到今天还有多少附加?

就港圈艺人而论,即便不考虑广告、舞台以及慈善等领域的加成,歌坛与影坛,向来都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张学友其实已经严重偏科,黎明是双科严重滑坡,刘德华和郭富城则转换跑道,越战越勇。

所以如今而论,郭富城还在影坛上行,成为了香港电影最后的扛旗者,刘德华则布局融入内地电影圈,声势和地位还在看涨。

若论趋势,也唯有刘德华和郭富城还颇有看点。

刘德华累积票房会到哪个位置?

郭富城还能出产多少部类似《寒战》和《无双》层级的作品?

刘德华与郭富城会不会有双雄合作的机会?

郭富城还有没有机会,再创香港影史票房纪录?

港片在内地的量级票房突破,会由郭富城还是刘德华来做到?

简单提几个问题,皆集中于二人身上。

其实趋势就显而易见了。

简单总结。

张学友以歌为胜。

郭富城是唯一歌、舞、影三项均衡优势的天王。

刘德华在商业表现上长红。

黎明的巅峰停留在九十年代。

若论天王影响力。

唯刘郭之争。

尚未定论。

郭富城刘德华张学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