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常青介绍:
红色娘子军的党代表。性格坚毅、刚强,感情丰富,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父亲一辈的苦难和他自己的斗争经历,使他拥有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因为从前也有过冲动幼稚的报仇想法,所以十分了解琼花的思想,后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了琼花。
王心刚介绍:
王心刚,大连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参演过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同时有同名天津画家王心刚,其作品《太行魂》获得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王心刚 ,1932年1月生。1950年9月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为沈阳军区军工局文工团演员,1951年9月,任东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8年1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75年12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88年9月,确认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2月,经总政治部批准按副军职待遇。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8月退休。曾在话剧《李闯王》、《冷战》、《三个战友》中分别饰演主角。 在《寂静山林》、《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电波》、《海鹰》、《勐垅沙》、《红色娘子军》、《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大河奔流》、《伤逝》、《知音》等25部影片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1987年任中、加合拍影片《白求恩》中方导演,该片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曾3次被聘为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是"文化大革命"前经文化部批准的22位大明星之一。 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 1991年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 现任影协主席团委员、表演学会常务理事。
南霸天介绍:
椰林寨方圆数百里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大恶霸。残忍且凶狠,奸诡而又武断,自以为有雄才大略。上勾结官府,下豢养匪徒。他办民团、立关卡,设刑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更野心勃勃地想成大事、立大业。
陈强介绍:
陈强(1918年11月11日—2012年6月26日),原名陈庆三,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徐家河村,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194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留下他打老蒋》。1950年,在剧情电影《白毛女》中饰演地主黄世仁。1958年,主演喜剧电影《三年早知道》。1962年,凭借战争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路考》。1975年,出演剧情电影《海霞》。1995年,凭借电视剧 《飞来横福》获得第13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同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2000年,出演喜剧电影《鬼子来了》。2005年,主演家庭电影《再见最爱的人》。2008年,陈强获得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在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心中的经典电影形象”评选活动中,陈强获得了“经典电影形象”大奖。2011年,由其参演的革命剧《东方》播出。2012年6月26日21时38分,陈强在北京安贞医院逝世,享年94岁。
符红莲介绍:
深受封建压迫的青年女子。十岁被卖为童养媳,与“木头人丈夫”相伴十年,备受精神折磨。听说红军在组建娘子军后,便和偶然相识的琼花一起投军。她坚韧、朴实、忠厚、善良,参加红军后,兢兢业业地为革命工作,从童养媳成长为一名红军干部。
向梅介绍:
向梅(原名武相梅),1937年出生于北平,杰出的影视女演员。代表作《红色娘子军》,该片曾创6亿观影人次,1957年在天津大学建筑系求学时参加拍摄体育影片《女篮5号》。同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85年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上海影协理事、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常务理事。因在《流亡大学》中饰演校长夫人,于1987年获上海市文联举办的首届文学艺术奖优秀电影表演奖、中国电影表演学会表演奖。并在央视19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了乌鸡国王后这一角色,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于飞介绍:
于飞,1980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3年,于飞参演由李文歧执导的战争剧《林海雪原》,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5年4月,参演的古装剧《李卫辞官》在广州综合频道播出。2006年11月,参演的古装玄幻剧《神鬼八阵图》播出。2010年,担任制片人、编剧和演员的古装武侠电影《皇家刺青》获得中美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2011年7月,担任制片人的喜剧动画电影《兔侠传奇》上映,该片获得了包括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在内的多个奖项。2015年2月,担任制片人兼编剧的冒险动画电影《兔侠传奇2》上映;12月,担任编剧兼制片人的家庭剧《爸爸快长大》在广东卫视、辽宁卫视播出。 2018年,担任编剧的奇幻电影短片《驯兔记》入围第21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2019年9月,担任编剧的动画片《舒克贝塔》在腾讯视频独播。
程之介绍:
程之(1926—1995),原名会春、春荪,祖籍湖南宁乡,1926年2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昌,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程之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程颂万,号十发居士,精通诗词、书画、篆刻,清末曾任湖南岳麓书院学堂监督(院长),父亲程君谋,是著名京剧票友,曾灌制、出版唱片十余张,并整理、出版潭派代表剧目多出,五十年代末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程之自幼喜爱京剧,六岁便无师自通学回了拉京胡,八岁到电台播音,唱京剧,十一岁时就灌制了京剧唱片《御果园》,从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脸”的雅号。 1944年程之高中毕业后,考进复旦经济系。因他酷爱演剧,在复旦念书期间参加了由当时《申报》主办的筹募助学金的义演活动。义演的剧目是《富贵浮云》,导演是黄佐临先生。 1945年1月1日,程之辍学,正式下海演话剧,加入了由黄佐临先生创导的苦干剧团,从此走上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演艺生涯。 1947年,程之进入文华影业公司。他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假凤虚凰》,他在影片中扮演“五号理发师”,影片中五号理发师一段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的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程之又拍摄了《夜店》、《腐蚀》等十几部影片。 1952年,上海八家私营电影公司合并,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联影”并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期间,程之又先后参加了《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等影片的拍摄。其中程之在《我这一辈子》中扮演警察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 从195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这十四年中,程之又参加拍摄了《鸡毛信》、《家》、《红日》、《魔术师的奇遇》、《铁窗烈火》、《飞刀华》、《沙漠追匪记》等二十余部影片。在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为捐献飞机大炮义演京剧《空城计》、《捉放曹》等,并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对台广播节目京剧清唱、相声等,为使台湾人民了解祖国、为增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程之未能幸免,一夜之间由革命群众变成了“革命的对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厂察看,参加所谓的“学习班”,即变相的“隔离审查”,一关就是十个月。1968年5月,学习班结束。 1969年,电影系统大批人员下放到奉贤的“五七”干校劳动,程之仍作为“审查对象”,在“干校”劳动了四年。1973年,程之被列为第一批回厂参加工作的人员之一。回厂后,他即参加了影片《难忘的战斗》的拍摄。1975年1月1日,他又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对外公演的话剧《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长”,这是他从艺三十周年的纪念日。 1978年程之参加了上影厂“文革”后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务》的拍摄工作。随后,又拍摄了《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他俩和她俩》等影片。与此同时,他还导演了话剧《甜蜜的事业》。 1980年,程之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话剧《镀金》的演出;参加了影片《爱情啊,你姓什么》的拍摄。除了参加《笔中情》、《御马外传》等影片的拍摄外,还为影片《曙光》中的“贺龙”一角配音。 1994年底,拍摄了《子夜》、《邮缘》、《开枪,为他送行》、《愁眉笑脸》、《风流局长》、《神猫与铁蜘蛛》等八十余部影片。导演了电视片《蠡湖烟绿》、《天下第一关》、《吃白》、《隐患》等;参加拍摄的电视剧有《电视塔下》小品系列、《西游记》(第六集)、《春蚕、秋收、残冬》、《立体交叉桥》、《阿Q和他的子孙》、《牡丹亭》、《哀乐江湖》、《咸菜街轶事》、《小绍兴传奇》等等;并改编、导演、主演了两集电视剧《名优之死》;导演了京剧电视艺术片《李逵探母》等。同时,程之还主持了上海电视台国际部《上海滩》栏目。 程之从五十年代起,就为译制片配音。不少著名影片中,如《三剑客》、《王子复仇记》、《奥赛罗》、《牛虻》、《雾都孤儿》等,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同时,他还为不少国产美术片配音、作曲、配唱,如《济公斗蟋蟀》、《茅山道士》、《三只狼》等,其中《三只狼》一片还获得国际大奖。 程之的相声,不仅能说,而且会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961年,程之和于飞一起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表演,程之自己创作的相声《化妆、火葬》,赢得两位总理的开怀大笑。 程之1995年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