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迎风呲三丈,如今顺风滴一鞋。
时光飞逝,谁能想到,电影《功夫》距上映到现在已经18年了。
18年,你知道这18年里《功夫》有多神奇吗?不仅没被遗忘,反而评分直线上升。
最近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电影上映,只能去翻看一些经典电影,忽然发现电影《功夫》的评分和数据又发生了变化,已经接近百万观众评论,评分更是上到了8.7分。
遥想《功夫》初上映时,那时还没有某瓣等影评站,所以很大程度上只是靠着一些论坛来宣发,直到两年后,影评站出现,开始给《功夫》打分。
然而这时却出现了一个让影迷难以接受的事情,《功夫》连8分都没上去。
虽然评分不代表电影最终的品质,但是影迷们还是默契的一直关注着这部电影的评分走向。
在这18年里,《功夫》也确实没让大家失望,“六公主”默默的在黄金段反复轮播,再加上短视频的二次创作,都让这部影片一次又一次的翻红,不少观众甚至2刷3刷来推敲其中细节。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能让观众如此痴迷《功夫》呢?
一、
周星驰会老去,但是他创造的“梗”可能不会。
冯小刚一句“还有谁”,至今还会被一些UP引用,虽然冯小刚这个角色出场不足5分钟就去吃盒饭了,但是这声夸张的嘶吼,却成了必看桥段。
在影片上映之后,不少观众都调侃过冯小刚,称这是他最高光的时刻,可能会被当成“名场面”流传下去。
以冯小刚的性格,如果是在别的电影中,他肯定会怼回去。但是这次他并没有,而是很服气周星驰给他设计的这个角色。
我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和周星驰合作,他对角色的理解和掌控值得我学习。
陈国坤饰演的斧头帮帮主,这个角色设计的有些“癫狂”,但是又色厉内茬。他跳的这段舞蹈,虽然只有几十秒中间还穿插了不少他壮大的场景。
但是这段魔性的舞蹈却火大了,18年里不断被改良,甚至变换不同BGM的时候还会有不同的味道。
当然,这部剧的其他小“梗”也很密集。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包租婆追他时的那场飞毛腿大戏,用匕首当作后视镜的创意,几乎每一秒都有梗。每一场戏都有名场面。后来的喜剧电影都望尘莫及。
二、
周星驰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武侠梦,也实现了观众的武侠梦。
此前周星驰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非常崇拜李小龙。在他的电影中也经常出现致敬场面,电影《千王之王》周星驰的大戏以及摆的姿态,电影《赌侠》中用皮搋子模仿双节棍。
是啊!
谁没梦想过成为武林高手呢。
“港片”在进入90年代后期的时候,就已经逐渐把快意恩仇的江湖转换成了侠肝义胆的警匪片,虽然同样有能看,但是总是意难平。
难道,高楼大厦里就不能有武林高手吗?
所以周星驰特意把影片的背景设立成近现代。
武林侠士也都分别有了不同的工作。
这可能就是想告诉大家,“武侠”并没有消失,他们只是在做不同的工作,但是这些侠客还是会在需要的是时候出现。
可能就像影片最后,那个卖书的又找到了一个小孩,问他要不要秘籍,不合适还可以在换不同的,并且拿出了好几本。
仿佛就是再告诉观众,还有不同的武侠故事。
三、
周星驰的电影,一如既往的很有深意。
很多观众都说,周星驰的电影每看一遍都能找到不同答案和内涵。
也确实是这样。
看《功夫》第一遍时就觉得搞笑,以及周星驰这个角色最后变善良,与卖棒棒糖的姑娘在一起很温馨。
然而在看一遍就会发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些原型,“火云邪神”在介绍他的时候称他是“某某王”,再结合这部电影的时代,其实还真有这个人。
他就是“王亚樵”。
这个人和电影中的人物是一个称号,当时可是个知名人物,不少枭雄都很害怕他。
当然,后来对于“斧头帮”这个设定还有另外一个说法。
当时正是周星驰和向华强交恶,向华强的妻子陈岚不断的呼吁旗下明星孤立周星驰,所以周星驰就按照向华强的背景设定了这个角色。
暗指是他最后战胜了向华强。
最后:
不同的人看《功夫》这部电影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毕竟“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能做到让每位观众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不恰恰证明了这部电影的优秀吗?
文|梁木也
小伙伴们,你们看这部电影时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周星驰电影功夫火云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