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5日讯(记者万旭明)今年暑期档,太空成了国产片的热门关键词。前有《外太空的莫扎特》,后则是《独行月球》,都是喜剧+科幻的类型,都有极具号召力的主演,一部口碑两极,一部已冲进年度票房第三、年度观影人次第四。热闹之下,还是难免让人怀念三年前的《流浪地球》。续集《流浪地球2》已定档2023年春节档,但中国科幻片只有《流浪地球》系列“独行”了吗?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它有着纯正的中国血统,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绝大部分特效由中国团队完成,饱含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现象级的观影热度,使之一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五,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如此成绩,令电影界为之一振,“中国科幻电影崛起”的声音不绝于耳。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并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引导的政策措施,包括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被称为“科幻十条”。科幻电影的星辰大海,似乎已近在眼前。
但两三年过去,国产科幻电影更多时候仍应该称作“科幻元素”电影,在喜剧片、剧情片的内核中加入科幻感的设定,作锦上添花之用,离人们期待的硬核科幻还有不小的差距。
标杆有了,政策有了,国产科幻片到底还缺什么?论工业水平,科幻片对特效制作要求极高,但《独行月球》使用了《流浪地球》同款国内特效团队,视觉效果已获得好评。论科技基础,中国在太空探索等领域中的黑科技不在少数,“科幻十条”中也明确提出“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吸纳专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参加”。论想象力,单一个刘慈欣《三体》系列,就足够国产电影挖掘许多年。
还欠缺的,也许是一些冒险的勇气。在电影市场最红火的年头,导演郭帆拍《流浪地球》尚且要蹭场地、蹭服装道具。在市场整体降温的当下,要进入高投资、高风险的硬核科幻片领域,确需一些“孤勇者”的执着与坚持。然而,在一部部经典科幻电影中,人们能够穿越星际、远赴星海、拯救世界的精神内核,不正是这样知难而上的“孤勇”吗?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流浪地球郭帆刘慈欣